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河北涉县境内存有较多宋代古山寨遗址,表明当时涉县农业开始向偏远山区发展。最晚到元代初期,当地开始以石堰梯田立村,涉县山区“缺水、少土、多石”,而石堰梯田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保持水土、蓄雨保墒、品种选育、轮作倒茬等农业技术,有效适应和改造了当地的自然环境。王金庄的石堰梯田(下图)为其中典型代表。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涉县县委、县政府加强了对修建梯田的领导,1952—1955年通过发动群众互助,整修梯田10万亩。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当地更是掀起了垒堰、修滩高潮,其中王金庄表现最为突出。1964年,王金庄二街组织了130名骨干,开进“古辈千年”没有开垦过的岩凹沟,历经40余天,兴建起26亩石堰梯田。之后十余年,王金庄持续兴修岩凹沟,治理高峻沟,开发桃花水岭,新修梯田500多亩。昔日“荒山秃岭草满坡”变成了“层层梯田绕山转”。1984年后,王金庄多数梯田承包到户,梯田建设与整修进入新阶段。1990年,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专家到涉县考察,对王金庄梯田给予了高度评价。

材料三:涉县旱作石堰梯田遗产地形成的“山顶林地—灌丛—石堰梯田—村落—河流/河滩地”景观结构,实现了当地有限水土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活态传承和利用五谷杂粮15种、瓜果菜蔬28种、野生药用植物72种。其中,花椒、核桃、黑枣、柴胡、连翘等特色农产品,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王金庄先后被评为省级、国家级传统古村落。当地农业功能向农事体验、生态观光和产品深加工的逐步拓展,进一步为农户生计提供了多种来源与坚实保障。2022年,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

——以上材料摘编自《梯耕智慧》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涉县石堰梯田体现出的中国古代农业技术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涉县梯田建设获得较大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涉县石堰梯田农业文化遗产对当今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科目 历史   题型 简答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获得独立自主,站起来的中国人才真正开始以平等的身份登上世界舞台,逐步走向外交的辉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之初,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毛泽东将其概括为什么?
(2)周恩来总理在外交舞台上留下了众多的身影,20世纪50年代,他代表中国政府提出的外交原则和方针分别是什么?
(3)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列举其中三项重大成就。
(4)当今世界格局的突出特点是什么?新形势下我国的外交目标是什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图是由厉以宁主编、1991年出版的《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的部分目录,该书的主题探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目录
第一章经济改革战略探讨--------------------------孟晓苏
第二章企业改革——经济改革的主线-----------厉以宁
第三章从企业承包制向股份制的转变-----------厉以宁
第四章国有资产的管理-----------------------------厉以宁
第五章企业集团发展途-----------------------------李源朝
第六章以增加科技投入的方式促进市场繁荣--厉以宁
第七章 --------------------------------------------------李克强
第八章 ---------------------------------------------------厉以宁
结束语:-----------------------------------------------------厉以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续写一条建议目录,并说明理由。(所提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有人说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也是一个“吃人”的时代。结合史实,说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欧洲是如何“吃人”的?(6分)到19世纪下半期,这种“吃人”的现象在俄国和美国有何改变?(4分)你如何看待这种“吃人”现象?(2分)

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结合史实简要分析改革开放前的中国错失良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并据此谈谈你的认识。(16分)

在封建社会中,个体农民面临哪些有利和不利用的生存环境?唐朝、明清政府为减轻农民负担,在政策上作出了怎样的调整?说明封建国家关注农民生存环境的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