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是灵魂》中写道:“文化的力量,或者我们称之为构成综合竞争力的文化软实力,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润物细无声”反映了文化发挥其作用的特点
②“助推器”表明经济的发展推动着文化的进步
③“导航灯”说明了文化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
④“黏合剂”彰显优秀文化能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A. |
①② |
B. |
①④ |
C. |
②③ |
D. |
③④ |
高尔基说:“热爱书本吧,他会使你的生活变得愉快舒畅,他会帮助你辨别形形色色的思想、感情、事情,他会叫你尊重别人和自己,他会用爱世界、爱人类的情感振作你的头脑和心灵。”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
A.读书是获得知识的唯一手段 | B.参加实践是不重要的 |
C.书本知识对我们的实践有指导作用 | D.书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 |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9级地震,并引发海啸,海啸波及东南亚和南亚10多个国家,引发巨大灾难。但目前,人们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 这说明
A.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应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发展认识 |
B.有些自然规律是无法掌握的 |
C.地震的出现是一种偶然现象并无规律可循 |
D.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预测到地震的发生 |
面对转基因产品的问世,有人庆幸科学给人类带来福音,也有人担心它将给人类带来不良影响。日本甚至宣布禁止进口美国的转基因大豆产品。这表明
①认识有待于实践的检验②人的认识受主观条件的制约
③应该一分为二地担待事物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目的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② ③④ | D.①②③ |
在“和谐理念”的指导下我国外交取得了被国际舆论称之为“改变全球力量对比”、 “催生世界新秩序”的成果。这体现的哲理是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
B.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
C.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
D.正确的意识有时有也可以决定物质 |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在于
A.世界观和方法论谁决定谁 | B.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的本原 |
C.意识能不能正确地反映物质 | D.主观能不能反映客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