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回答18—22题。
善良 丰富 高贵
善良,丰富,高贵——令人怀念的品质,人之为人的品质,我期待今天更多的人拥有它们。
看到医院拒收付不起昂贵医疗费的穷人,听凭危急病人死去,看到商人出售假药和伪劣食品,制造急性和慢性的死亡,看到矿难频繁,矿主用工人的生命换取高额利润,看到每天发生的许多凶杀案,往往为了很少的一点钱或一个很小的缘由夺走一条命,我为人心的冷漠感到震惊,于是我怀念善良。
善良,生命对生命的同情,多么普通的品质,今天仿佛成了稀有之物。中外哲人都认为,同情是人与兽的区别的开端,是人类全部道德的基础。没有同情,人就不是人,社会就不是人呆的地方。人是怎么沦为兽的?就是从同情心的麻木和死灭开始的,由此下去可以干一切坏事,成为法西斯,成为恐怖主义者。善良是区分好人与坏人的最初界限,也是最后界限。
看到今天许多人以满足物质欲望为人生惟一目标,全部生活由赚钱和花钱两件事组成,我为人们心灵的贫乏感到震惊,于是我怀念丰富。
丰富,人的精神能力的生长、开花和结果,上天赐给万物之灵的最高享受。为什么人们弃之如敝屣呢?中外哲人都认为,丰富的心灵是幸福的真正源泉,精神的快乐远远高于肉体的快乐。上天的赐予本来是公平的,每个人天性中都蕴涵着精神需求,在生存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之后,这种需求理应觉醒,它的满足理应越来越成为主要的目标。那些永远折腾在功利世界上的人,那些从来不谙思考、阅读、艺术欣赏、精神创造等心灵快乐的人,他们是怎样辜负了上天的赐予啊,不管他们多么有钱,他们是度过了怎样贫穷的一生啊。
看到有些人为了获取金钱和权力毫无廉耻,可以干任何出卖自己尊严的事,然后又依仗所获取的金钱和权力毫无顾忌,肆意凌辱他人的尊严,我为这些人灵魂的卑鄙感到震惊,于是我怀念高贵。
高贵,曾经是许多时代最看重的价值,被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现在似乎很少有人提起了。中外哲人都认为,人要有做人的尊严,要有做人的基本原则,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违背,如果违背,就意味着不把自己当人了。今天的一些人就是这样,不知尊严为何物,不把别人当人,任意欺凌和侮辱,而根源正在于他没有把自己当人,事实上你在他身上也已经看不出丝毫人的品性。高贵者的特点是极其尊重他人,他的自尊也因此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人的灵魂应该是高贵的,人应该做精神贵族,世上最可恨也最可悲的岂不是那些有钱有势的精神贱民?
我听见一切时代的哲人在向今天的人们呼唤:人啊,你要有善良的心,丰富的心灵,高贵的灵魂,这样你才无愧于人的称号,你才是作为真正的人在世间生活。
(作者:周国平,本文有删改).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善良、丰富和高贵在文中的具体含义分别是什么?
.是什么让作者怀念善良、丰富和高贵?请分别简要回答。
.请你为文中“善良”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结合实际,就文中的“丰富”或“高贵”谈谈你的认识。
海啸
①海啸,通常是由海底地震引起的。海啸所掀起的狂涛巨澜,是破坏力极强的水文气象灾难,如不及时躲避,人们很难在它的魔爪下逃生。
②海啸可分为自然型与人为型两类。自然型海啸又可分为气象变化引起的风暴潮与火山爆发、地震、水下地陷(也称海底滑坡)引起的海啸。海啸大多来自海底地震,有破坏性的地震海啸,其震源深度在20公里以上,里氏震级达6.5级以上。在现代,水下核试验也常常会造成一种人为的海啸。如二战结束不久,美国在北太平洋比基尼岛开始长达20多年的核试验,其中一次水下氢弹爆炸试验引发的海啸,中心部位的巨浪高达60多米,之后15米高的大浪横扫海面,不少正在附近航行的舰船被巨浪掀翻;海啸浪传到几百公里以外,浪高仍在5米以上,造成沿岸不少小船倾覆。
③海啸是一种频率介于潮波和涌浪之间的重力长波。海啸浪的波长达几十公里至几百公里,周期范围比较大,为2-200分钟,因此海啸发生时,往往第一个浪头涌来时,海面上升了,过了一段时间,潮水出现回降,又过了一段时间,第二个浪头涌来。海啸常见的周期为40分钟以内。据科学家推算,当大洋深度为4000米时所发生的海啸,其大浪的周期为40分钟。海啸波的传播速度为713公里/小时,波长为475公里。海啸震源的水面最初升高幅度为1-2米。因此,海啸在深海大洋传播时,由于波高与波长之比很小,周期较长,往往一时难以察觉到。只有快接近岸时,才会形成有破坏力的巨浪。因而,有经验的船长在遇到海啸时,都会把船迅速驶离海岸,离岸越远越好。
④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上发生海啸最多的地区,占80%。西北太平洋海域,更是地震海啸的集中发生区域。就全球而言,海啸主要出现在日本太平洋沿岸,太平洋的西部、西南部和南部,夏威夷群岛和阿留申群岛沿岸。我国虽然是一个多地震国家,但海啸却不多见。近两年来,中国沿海有确切记录的地震海啸为数很少。从第③段分析,海啸具有哪些特征?
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指出下列加点词所指代的具体内容。
①如不及时躲避,人们很难在它的魔爪下逃生。
②据科学家推算,当大洋深度为4000米时所发生的海啸,其大浪的周期为40分钟。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并简述理由。
①海啸在深海大洋传播时,由于波高与波长之比很小,周期较长,一时难以察觉到。只有快接近岸时,才会形成有破坏力的巨浪。
②海啸可分为自然型与人为型两类。自然型海啸大多来自海底地震,其震源深度在20公里以上,里氏震级达6.5级以上。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面问题。
扶着爷爷走过春天
①初春的天气总爱跟人们开玩笑,今天春光灿烂明天却春寒料峭,气温跟坐过山车似的。老人和孩子可是经不起这番折腾,诊所里早已经人满为患了。
②带老人看病对我来说是常事,只是近几次我越来越觉得他们真的老了。我生怕稍有不慎,哪天他们就离你而去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不能让自己有遗憾,所以我尽其所能在他们有生之年善待他们。爷爷今年86岁高龄了,腿脚不灵便,我和母亲用力搀扶着爷爷吃力地一步、一步往诊所前的台阶上挪。爷爷粗重的喘息声响在我耳边,我和母亲几乎是架着爷爷连拖带拽的把他弄进诊所的。刘医生仔细问诊后把母亲和爷爷安置在诊所靠里的位置上输液。我坐在母亲和爷爷之间照看着他们输液,随时提醒医生给他们换药,为他们更换热的水瓶暖手,为他们端水喝,递纸巾擦鼻涕、擦爷爷不小心吐掉在衣服上的浓痰。两个小时后输完液,爷爷要上厕所。母亲扶着爷爷往后面的卫生间走去,走廊里响起爷爷鞋子在地板上缓慢拖行的声音。我转身到外面的马路上拦下一辆的士。几分钟过去了,还不见母亲和爷爷出来。我快步到卫生间,原来是爷爷大便了。糟糕的是爷爷根本就蹲不下去,母亲只得让他用手抓住前面的面盆,母亲利落的撩起爷爷的军用大衣,像端小孩子一样的用力的向上半提着爷爷的腿和屁股,即便这样,爷爷还是没来得及拉到便池里,卫生间里一片狼藉。母亲让我换她抱住爷爷的身体,我皱了皱眉头,干呕了几下,尽量摒住呼吸,努力的用双手搂起爷爷的腰,并伸出一条腿做成弓前步让爷爷府在我的腿上,母亲迅速地拿纸仔细地、认真地给虾一样半弓着身体的爷爷擦屁股。我扶爷爷站起来,帮他穿裤子,在拉链子的时候,看见前面也尿湿了一大片,还冒着散发出尿骚味的热气。我逃也似的把爷爷从卫生间弄到外面,留母亲在卫生间清扫冲洗……
③回到家,我帮爷爷脱掉脏衣服,母亲打来热水为爷爷擦洗身子。换上干净的衣裤,我和母亲把爷爷扶到床上躺下。爷爷喃喃地低声叹道:“老了、老了,不中用了,拖累你们了呀!”爷爷充满无助与自责的语气如锥刺心。望望爷爷,再仔细地端详这张饱经风霜的脸,花白的头发、胡子,凸起肿胀的眼袋,深陷的眼窝,高悬的颧骨,咀嚼岁月脱落的牙齿,如脱水的橘皮般失去弹性和光泽的皮肤,日渐僵硬行动迟缓的四肢……一种悲哀和歉意涌上心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一遍又一遍地吟诵过,我一遍又一遍地告诫自己。可是今天啊!我做到了吗?骨子里我竟然会嫌弃我的至亲,嫌他们老态龙钟——脏,嫌他们唠叨、啰嗦——烦,嫌他们生病照顾——累……我真想重重地抽自己一耳光。还记得年前我下班回家路过小区门前的江南超市,看见爷爷拄着龙头拐杖,穿着一双猫猫鞋,带着一顶老式的雷锋帽,伫立在风中不时地向我上班的方向张望。看见我,爷爷老远地笑着向我招手,原来他想给重孙子买牛奶,让我帮他提回家。现在才明白爷爷当初让我提的是一份沉甸甸的爱啊!
④时光回溯到一九六三年奶奶因难产丢下刚出生的三爹和爸爸他们六姐弟,那年爷爷三十八岁。从此爷爷成了一名鳏夫,一生未再娶。爷爷含辛茹苦的拉扯大六个孩子。供他们读书,给他们成家立业。本以为儿女成人,子孙成群,可以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了。没料到更大的打击接踵而至,一九九三年十七岁的弟弟这根单传的独苗不幸夭折,二零零六年夏天五十岁的二爹溺难于咆哮的滚滚长江。人世间最悲的事莫过与白发人送黑发人啊!爷爷这般刚强的汉子也泪落满襟。擦干眼泪把伤痛埋在心底,好好的活着以慰逝者,好好的爱活着的每一位至亲。爷爷用他一生重新诠释了亲情。爷爷的爱原来如大海般深沉,博大。只是不知道爷爷的春天还有多久……
⑤我愿化作一缕春风,轻吻爷爷的面颊,我愿做春日的暖阳永远温暖爷爷,让爷爷永远活在春天里。(选自中国散文网)第③段末写爷爷给重孙子买牛奶的往事,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原创)
①望望爷爷,再仔细地端详这张饱经风霜的脸,花白的头发、胡子,凸起肿胀的眼袋,深陷的眼窝,高悬的颧骨,咀嚼岁月脱落的牙齿,如脱水的橘皮般失去弹性和光泽的皮肤,日渐僵硬行动迟缓的四肢……一种悲哀和歉意涌上心头。
②我愿化作一缕春风,轻吻爷爷的面颊,我愿做春日的暖阳永远温暖爷爷,让爷爷永远活在春天里。请对“爷爷”这一形象作赏析。
文章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请根据文章内容和自己的认识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议论文,回答下面问题
①中学课本里鲁迅先生的文章,让我认识了那位在咸亨酒店里以几粒茴香豆下酒的孔乙己。且莫言他的潦倒和窘迫,留在我记忆里的是他那似乎永远也脱不下的长衫。孔乙己无疑是旧知识分子的一个典型代表。透过他那破旧的长衫,我们窥见的是那个时代的无奈与守旧,是那种既不愿意承认窘境又执意恪守“清高”,的心态。这,不得不让我寄予极大的同情和怜悯,其间夹杂些许困惑。
②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虽不见了孔乙己的长衫,但类似的人却远没绝迹。虽说一些人不再身着那灰布长衫,但在他们名牌服饰的里面还固执地罩着那件脱不下的无形的“长衫”。
③很显然,这“长衫”存在于人们的意识深处。它禁锢了思维方式的变化,妨碍了观念的更新和思想的解放,使一些人的视野不能开阔,目光流于短浅。在现实生活中,何曾不见这“长衫”一如影子似地制约和束缚着我们?我们这个时代倡导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而在一些人眼里,这只是一句书面的口号,一些文字材料上的“添加剂”。这些人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处处为自己考虑,不愿放弃既得利益,把解放思想当作装点门面的饰物。
④毕竟我们生活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必须迅即脱下那陈旧的“长衫”,做一个健步如飞的先行者,做一个敢为天下先的弄潮儿。遗憾的是。那些“长衫者”对瞬息万变一日千里的形势无动于衷,依旧我行我素。沉浸于往日的陈规陋习之中,甚至连承认那件长衫存在的勇气都没有。只要我们认真搜寻和思索一下周围的人和事,就不难发现,这该死的“长衫”还继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现实生活的舞台上仍然存在着那不死的身影。我们到底是以此为荣,还是以此为辱?
⑤孔乙己的时代早已消失。往昔渐去渐远,思想常虑常新。只要触及到关于思想关于观念的问题,我便会很自然地想到孔乙己那件灰布长衫。这互不关联的东西所引发的思考,一直萦系于心。可以断言,彻底脱下“长衫”之日,便是时代进步之时。从全文看,当今社会中的一些人身穿的“长衫”指的是______
孔乙己不愿脱下那破旧的长衫是因为他穷困、潦倒而又执意“清高”,当今社会的一些人不愿脱下那无形“长衫”的原因又是什么?(依据第③段内容用精练的语言回答)
作者对穿着长衫的孔乙己的态度是复杂的,“同情和怜悯”,“其间夹杂些许困惑”。而对当今社会上的“长衫者”,作者的态度又是什么?(依据第④段内容归纳出两个词回答)
本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记叙文,回答下面问题。
(甲)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已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已,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已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乙)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请各用一句话分别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事件。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孔乙已和范进都是的热衷功名的读书人。二人境况不同,周围人对他们的态度也不同。酒店的人对孔乙已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众邻居对范进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孔乙己被摧残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范进发疯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造成二人如此境况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甲段文字渲染一种悲凉的气氛,表明作者对孔乙已的态度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段文字创设了一个滑稽可笑的场景,表明作者对范进的态度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乙)两段文字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等描写刻画人物性格。请从上边两段文字中摘抄一例你最为欣赏的动作或语言描写的句子进行赏析。
摘抄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赏析:
阅读下文,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1)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________(①嫌恶 ②憎恶 ③憎恨)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________(①可怜 ②可恶 ③可鄙)的。
(2)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见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________(①蜷缩 ②瑟缩 ③萧瑟)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在地下,()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3)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
(4)但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
(5)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们嚷着,跑着,笑着。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
(6)我也知道还有一个补过的方法的:去讨他的宽恕,等他说,“我可是毫不怪你啊。”那么,我的心一定就轻松了,这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法。有一回,我们会面的时候,是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而我的心很沉重。我们渐渐谈起儿时的旧事来,我便叙述到这一节,自说少年时代的胡涂。“我可是毫不怪你啊。”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吧。
(7)“有过这样的事吗?”他惊异地笑着说,就像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他什么也不记得了。
(8)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了。
(9)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10)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________(①哀痛 ②悲伤 ③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文中横线上应填写的词语的应是( )
(1)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________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①嫌恶 ②憎恶 ③憎恨)
(2)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________着。(①蜷缩 ②瑟缩 ③萧瑟)
(3)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________的。(①可怜 ②可恶 ③可鄙)
(4)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________。(①哀痛 ②悲伤 ③悲哀)
A.② ① ③ ③ | B.① ③ ② ② |
C.① ② ③ ③ | D.① ② ③ ② |
文中括号里应填的动词应是( )
①拉 ②抓 ③掷 ④扔 ⑤踩 ⑥踏
A.② ③ ⑥ | B.① ④ ⑤ |
C.② ④ ⑥ | D.① ③ ⑤ |
联系上下文,下列各项对划线词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 分析:“精神的虐杀”具体是指“我”扼杀儿童喜欢游戏的天性,将小兄弟做的风筝折断踏扁。 |
B.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 分析:“铅块”这一比喻写出了“我”极度后悔、内疚、自责,心情感到万分沉重。 |
C.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 分析:后悔自己不该看那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使自己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受到“惩罚”,对旧“我”来说,良心遭受了谴责,可谓“不幸”。 |
D.我们会面的时候,是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 |
分析:“生”一指脸上条纹的形状像“生”的字型,二指生活的艰辛体现在了他的脸上。不能直接表现出小兄弟确实受到了“精神的虐杀”的一项是( )
A.很惊惶地站了起来 | B.失了色瑟缩着 |
C.绝望地站在小屋里 | D.苦心孤诣地来偷做 |
找出下列对《风筝》一文分析不当的一项( )
A.鲁迅严于解剖自己,严于自省,知错必改,郑重其事,这种精神非常可贵 |
B.作者对故乡二月风筝季节佳境的诗一般的描绘和着意渲染,既是作者追求美的一种表现,又是小兄弟追求美的一种反映。 |
C.《风筝》就是一篇用充满深情的笔调,形象地再现了鲁迅严于自责和反省的品格与情怀的散文。 |
D.《风筝》主要运用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主题明确,思想深刻,情词真切,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