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下列小题。
渔家傲·东昌道中[注]
张渊懿
野草凄凄经雨碧,远山一抹晴云积。午睡觉来愁似织。孤帆直,游丝绕梦飞无力。
古渡人家烟水隔,乡心缭乱垂杨陌。鸿雁自南人自北。风萧瑟,荻花满地秋江白。
[注]作者乘船北上,在东昌道中写下的纪行之作。简要赏析“午睡觉来愁似织”中“织”字的妙处。
作者在下阕是如何表达乡愁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春雪春雪
(唐·韩愈)(唐·刘方平)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飞雪带春风,徘徊乱绕空。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君看似花处,偏在洛阳东①。
注释:①洛阳东:指富贵人家居住之地。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诗第一句中的“都”字流露出作者经过漫漫寒冬,久盼春色的急切心情。 |
B.韩诗的第二句表达了诗人见到满园春色,其溢于言表的欣喜一扫遗憾之情。 |
C.刘诗三四句写富人看春雪似花,隐含作者因贫富差异造成审美不同的感叹。 |
D.两位诗人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早春的白雪,并借此抒发情怀。 |
雪本无情,但韩诗中却说白雪嫌春色晚,这种写法使文章充满灵动之气,下列诗句描绘雪与其写法相同的一项是
A.雪却输梅一段香 | B.一尺中庭白玉尘 | C.燕山雪花大如席 | D.已惊岩下雪如尘 |
两首诗均以“春雪”为题,但对雪的描绘有所不同,寄托的情感也不相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①苏轼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注]①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除夜即除夕。这首诗的前六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5分)
结合尾联,简要赏析“嫌”字的妙处。(6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再过金陵①唐包佶石头城宋 刘翰
玉树歌终王气收,雁行高送石城②秋。离离芳草满吴宫③,绿到台城④旧苑东。
江山不管兴亡事,一任斜阳伴客愁。一夜空江烟水冷,石头明月雁声中。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②石城:指南京,又称为石头城。③吴宫:此指三国时吴国的宫殿。④台城:指六朝时的禁城(宫城),又称“苑城”,是当时的皇帝用于办公、居住的场所。这两首诗都描写了金陵城,请结合诗句分析两诗景物描写的异同。
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岁暮①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请赏析颔联和颈联的表现手法。(至少两种)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诗后两题。
如梦令(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①微醉。
[注]①武陵:出自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这是一首咏物词,从词中典故可知,词中写的是哪种事物?就其所运用的写作手法进行鉴赏。
结合全词,说说词中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