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
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胡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③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注释:①荀巨伯:汉桓帝时许州人,生卒不详。②胡:古代对西北部少数民族的称呼。③败:毁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值胡贼攻郡 |
值 |
②友人语巨伯曰 |
语 |
③不忍委之 |
委 |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②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3)本文表现了荀巨伯的什么品质?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回答下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负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乙:杨诚斋(1)夫人罗氏,年七十余,每寒月黎明即起,诣厨躬作粥一釜,遍享奴婢,然后使之服役。其子东山先生启曰:“天寒何自苦如此?”夫人曰:“奴婢亦人子也。”东山守(2)吴兴,夫人尝于郡圃种纻(3),躬纺缉(4)以为衣,时年盖八十余矣。东山月俸,分以奉母。夫人忽小疾,既愈,出所积券,曰:“此长物(5)也,自吾积此,意不乐,果致疾。今宜悉以谢医,则吾无事矣。”平居首饰止于银衣止于绸绢。生四子三女,悉自乳,曰:“饥人之子,以哺吾子,是诚何心哉?”诚斋父子,视金玉如粪土。诚斋、东山清介(6)绝俗,固皆得之天资,而妇道母仪所助亦已多矣。
[注](1)杨诚斋:即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2)守:做……地方的太守。(3)纻:麻。(4)缉:把麻拆成缕连接起来。(5)长物:多余的东西。(6)介:正直。请用\线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各停1处)
①平 居 首 饰 止 于 银 衣 止 于 绸 绢
②此 臣 所 以 报 先 帝 而 忠 陛 下 之 职 分 也。解释加横线的词:
(1)诣厨躬作粥一釜()(2)今宜悉以谢医()
(3)苟全性命于乱世()(4)夙夜忧叹()翻译下列句子:
(1)饥人之子,以哺吾子,是诚何心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纵观甲段内容,简要概括诸葛亮请求兴北伐的两个理由
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联系乙文的具体内容分析诚斋夫人有哪些高尚品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诸将谓汉日:“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旦日,齐鼓而进,建军大溃。
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十二年春.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遣轻骑烧成都市桥。帝戒汉曰:“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疫,乃可击也。”汉乘利进逼成都,阻江北为营,使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帝闻大惊。让汉曰:“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诏书未到。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汉乃召诸将厉之曰:“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成败之机,在此一举。”于是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明日,汉悉兵迎战,遂大破之。
汉从征伐,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及薨,赐谥曰忠侯选出与“汉悉兵迎战,遂大破之”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小大之狱 | B.公将驰之 |
C.王之蔽甚矣 | D.何陋之有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汉从马上摔落伤了膝盖,撤回营帐。将领们提出,大敌当前,主帅因伤而卧,会使军中产生恐惧心理,吴汉立刻接受了他们的意见。 |
B.吴汉面对五万多敌人趁夜进攻、军中惊恐混乱的情况.处变不惊,镇定自若,坚卧不动。他的这一做法,一会儿便稳定了队伍。 |
C.吴汉没有听从皇帝告诫.以致落败。他吸取教训,在与刘尚的队伍会合后,树起许多旗帜,不熄烟火,蒙骗敌人,终于转败为胜。 |
D.吴汉具有朴实淳厚的品质,对家人的要求也很严格。他外出打仗时,妻儿曾经在家购买田产,吴汉回来后,责备了他们。 |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字
①今日封侯之秋 秋 ②公转营迫之迫
③帝闻大惊。让汉曰让 ④或多惶惧或翻译下列句子
(1)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2)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
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唐太宗)叹曰:“以铜为鉴① ,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以防己过。今魏征逝,一鉴亡②矣!朕比③使人至其家,得书一纸,始半藁④,其可识者曰:‘天下之事有善有恶。任善人则国安,用恶人则国弊。公卿之内,情有爱憎,憎者唯见其恶,爱者止⑤见其善,爱憎之间,所宜详慎,若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去邪勿疑,任贤勿猜,可以兴矣。’其大略如此。朕顾思之,恐不免斯过。公卿侍臣,可书之于笏⑥,知而必谏也。”
(节选自《新唐书·魏征传》)
【注释】①鉴:镜子。 ②亡:通“无”,丢失,没有。 ③比:最近,近来。 ④藁:通“稿”。 ⑤止:通“只”。 ⑥笏(hù):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拿的一种长板,用象牙或竹、木等制成,上面可以记事。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
⑴恢弘志士之气()⑵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⑶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⑷可正衣冠()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甲】文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的第三条建议是“ ”, 【乙】文中魏征在遗书中给唐太宗所提的意思相近的建议是“ ”。
(用原文回答)从选文中看,你觉得诸葛亮和魏征有什么共同点?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 ,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
【乙】郑同北见赵王。赵王曰:“子南方之传士也,何以教之?”郑同曰:“臣南方草鄙之人也,何足问?虽然,王致之于前,安敢不对乎?臣少之时,亲尝教以兵。”赵王曰:“寡人不好兵。”郑同因抚手仰天而笑之曰:“兵固天下之狙①喜也,臣故意大王不好也。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昭王亦曰:‘寡人不喜。’臣曰:‘王之行能如许由②乎?许由无天下之累,故不受也。今王既受先王之传;欲宗庙之安乎?’王曰:‘然。’‘今有人持万金之财,时宿于野,内无孟贲③之威,外无弓弩之御,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今有强贪之国,临王之境,索王之地,告以理则不可,说以义则不听。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王若无兵,邻国得志矣。”赵王曰:“寡人请奉教。”
(《战国策•赵策三》,有删改)
注:①狙:狡猾,文中指狡猾的人。 ②许由:尧舜时代的贤人。 ③孟贲(bēn):战国时期卫国人,是古代著名的武士。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长跪而谢之②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③亲尝教以兵④许由无天下之累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请分别概括唐雎和郑同的性格特点。
同为劝谏君王,唐雎和郑同劝谏方式有何不同?
阅读两则选文,完成下题。
(甲)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字的含义。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乙文中与甲文“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相对应的句子是
根据选文,请分别写出出自(甲)文和(乙)文的一个成语
甲文描绘的理想境界和乙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什么相似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