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层设“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1个基础型学习任务群;
- 第二层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3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 第三层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2个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当我们明白了课标与教材的依存关系,接下来,才可以来谈怎样着手备课的问题。 第一步,研读课文 无论是已经教过很多遍的课文,还是刚入选教材的新课文,老师们都要以“第一次读”的心态去仔细研读文本,从而获得新鲜的感受。这是备课的基础。 有了自己的研读感受和心得后,再参考相关的资料,并设想自己的学生可能的兴趣点或难点,把几方面结合起来进行教案设计。 这样的语文课,才有个性,有温度,有创造,也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步,起点和落点 1.教学起点(即学情) 一堂课首先要确定教学起点,即确定学生阅读这篇课文之前,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经验,准确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因为学生的起点都不相同,所以我们要把握学生的共性。 2.教学落点(即效果) 一堂课结束后,学生的语文能力、观念,还有品格等方面,可能有哪些变化,老师怎样才能实现这种提升?这就是教学落点。 第三步,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逻辑起点和实践基础。教师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教学才会朝着正确的方向进行。 面对一篇篇的课文,我们要知晓课程标准要求我们从哪些方面教课文?也就是课文的通用型目标要求有哪些? 下面,以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 依据课标对核心素养的要求,可以将本单元的目标大致确定为:

- 第二单元要求“继续重视朗读。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 第三单元要求“学习默读。在阅读中把握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
- 第四单元要求“继续学习默读。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学会通过划分段落层次、抓关键语句等方法,理清作者思路。”
- 第五单元要求“继续学习默读。在把握段落大意、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学会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 第六单元要求“学习快速阅读。发挥联想和想象,把握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

当备课走到这一步,应该说已经是相对比较完整了。但课标中还有两个要点,在这里须补充说明一下。 1.关于整本书阅读的实施 在新版课标中,“整本书阅读”作为第三层面的学习任务群之一,属于拓展型学习任务。 按照新课标的阐述——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订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 可以看出,“整本书阅读”的功夫在课外,应以课外阅读为主。课堂上既可以安排一些交流分享活动,老师也可以给一些阅读方法的建议,主要是读“某一类书”的方法引导。 至于“整本书阅读”到底怎样做才有好的效果?还需要在实践中积累总结经验。统编初中语文的“名著导读”,每册指定必读2本书,三年一共12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