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路德提出:“信仰耶稣即可得救”,其实质意义在于 ( )
| A.否定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作用 | B.废除了宗教对人们的束缚 |
| C.维护了德意志各个阶层的利益 | D.把矛头对准了封建专制制度 |
钱玄同曾以赞佩的口吻说:“他读史与观世,有极犀利的眼光,能揭发中国社会的痼疾,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药》等小说及《新青年》中他的《随感录》所描写所论述的皆是,这种文章,如良医开脉案,作对症发药之根据,于改革社会是有极大的用处的。”这是在赞扬( )
| A.陈独秀“民主与科学”思想 | B.陈独秀组织发起的文学革命 |
| C.胡适在新文学革命上的贡献 | D.鲁迅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 |
许知远在《醒来:110年的中国变革》一书中认为:“……最终变成了一个庞大的帝国崩溃的临界点,它无情地证明了之前那一代中国精英的努力不过是暂时延缓了它的寿命,最终证明了挽救的速度早已追不上衰败的速度。”其中的省略出与“精英”分别指的是()
| A.鸦片战争地主阶级抵抗派 | B.义和团运动维新派 |
| C.甲午中日战争洋务派 | D.辛亥革命激进民主主义者 |
在尼采看来,现代世界的根源可一直追溯到苏格拉底,他开始了某种全新的东西,他并不是作为一个具体的人存在的,而是一个象征。这里所说的“象征”指的是()
| A.智慧的化身 | B.哲学上发现了“自我” |
| C.道德的楷模 | D.开创了人文主义思潮 |
查士丁尼在《法学总论》中之初:“至于出于自然理性而为全人类制定的法,则受到所有民族的尊重,叫做万民法,因为一切民族都适用它。”据此可知材料主要强调的是()
| A.万民法应兼顾各民族的合法权益 |
| B.罗马法是古代西方最完美的法典 |
| C.罗马法成为罗马帝国统治的工具 |
| D.万民法是古罗马帝国扩张的结果 |
《汉书·董仲舒传》记载:“夫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是以仲尼之门,五尺之童羞称五霸,为其先诈力,而后仁义也。”据此可知,董仲舒强调的是()
| A.提倡仁政 | B.重义轻利 |
| C.三纲五常 | D.轻徭薄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