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想要了解我国最早系统介绍蕃薯和玉米的种植的情况,可查阅( )

A.《汜胜之书》
B.《农政全书》
C.《齐民要术》
D.《农桑辑要》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第三次科技革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

A.法家的思想 B.道家的思想
C.墨家的思想 D.儒家的思想

1932年国民政府成立国防设计委员会,调查全国的资源和工业情况,在此基础上,1934年9月到1935年4月制定了《重工业建设计划》、《战时燃料及石油统制计划》、《四川水力建设计划》、《运输动员与统制初步计划》、《粮食存储与统制计划》等。这表明当时国民政府()

A.加紧动员全国物力围剿工农红军
B.自主强力推进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着手应对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来袭
D.积极因应日本帝国主义步步侵逼

根据下图示意路线判断,该图应是()

A.国共对峙红军长征路线图
B.国民革命北伐战争路线图
C.抗战时期民族工业内迁路线图
D.解放战争解放军进军路线图

有历史学家感慨:“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果真如此,那么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在北美生根开花?”这主要说明()

A.海洋国家比大陆国家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B.地缘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C.工业化进程主要发生于欧洲与美洲地区
D.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17世纪前,欧洲主流观念极力在中国与欧洲间寻找相似性:18世纪时开始建立起“中国是欧洲的对立面”的认识,这个观念一直统率着欧洲人的中国观;一战后,有个别学者提出“东方文明对于建设一个共同的世界文明的必要性甚至是主导性”的观点。由此可见()

A.中西文明在碰接中逐渐融合
B.欧洲对华评价从主观到客观
C.欧洲对华认知停留在启蒙时期
D.欧洲对华评价取决于其现实需求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