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后,维新人士认为: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
——《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二 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
——梁启超
(1)概括材料一、二的主要思想主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百日维新中体现上述思想主张的措施及意义。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阿拉伯国家联盟会员国(埃及、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外约旦、沙特阿拉伯和也门)的总理和外交部长于1947年12月8日至17日在开罗召开了一次会议,发布了一项声明说:阿拉伯人“决心为反对联合国分裂巴勒斯坦的决议而战,并且遵照真主的意旨,决战至最后胜利”。
材料二
材料三穆罕默德·安瓦尔·萨达特总统是战争的英雄、和平的英雄,他为和平而生,为原则而死。
——萨达特墓碑上的铭文
材料四他最后唱的歌是和平之歌,他把歌词放在自己的口袋里,但是子弹射穿了口袋里的歌词。
——以色列外长佩雷斯纪念拉宾的讲话
回答:
(1)材料一的声明发表的背景是什么?这一背景导致了什么后果?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3)萨达特为什么被称为”和平的英雄”?他的行为有什么影响?
(4)佩雷斯为何如此评价拉宾?
(5)综合以上二、三、四则材料,你能得到什么认识?请你归纳以下阻碍中东和平进程的因素。
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它往往后发制人,在两次大战前后期的态度都发生过从中立到参战的变化。
材料一 (在)1815-1914年的百年间,大国间的战争几乎都不出自家门前的区域。……但是这一切,到了1914年都改变了……这一切现象当中,意义最为重大的改变,却要数美国人的参战。美国的加入,从此决定了20世纪历史的面貌。……
——霍布斯鲍姆
材料二美国总统罗斯福在1940年底说,我们现在竭尽全力支援保卫自己、反对轴心国进攻的国家……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国家的伟大兵工厂。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美国在两次战争中的态度发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2)分析上述态度的变化对两次战争进程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3)结合美国在两次战争中的表现谈谈你的认识。(若言之有据,条理清楚都可给分
简要概括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一战期间出现黄金时期的原因。
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一再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请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有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两次工业革命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发明分别是什么?
(2)两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哪些新型的经济组织形式?
(3)两次工业革命的关键区别是什么?
(4)工业革命对英国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5)两次工业革命分别使人类进入什么时代?对人类历史的进程有怎样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春天的故事》歌词中写到:“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材料二 1984年邓小平在《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中说:“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
请回答:
(1)“画了一个圈”指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这四个经济特区是─────── 、─────── 、─────── 、───────── ,1988年又把───────── 省作为经济特区。
(2)经济特区在中国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3)1984年邓小平讲话后,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了什么样的对外开放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