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担任总统之前,美国出版的一本书提议政府增加开支,甚至不惜造成财政赤字,以便舒缓经济衰退。罗斯福读后批注:"哪有此等到好事──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这表明
A. | 罗斯福始终都是信奉新政理念的政治家。 |
B. | 罗斯福上台之前美国尚未出现经济衰退。 |
C. | 罗斯福新政的理念在罗斯福担任总统前已经萌。 |
D. | 罗斯福在美国率先提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 |
1992年,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了“九二共识”,这里的“共识”主要是指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
C.海峡两岸实现“三通” | D.海峡两岸经济互利互补 |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经历了“短暂的春天”。该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表现有
A.纺织业、面粉业等行业发展迅速 |
B.重工业的发展超过了轻工业 |
C.形成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
D.内地工业发展超过了沿海地区 |
有学者认为:“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下列雅典民主政治鼎盛时期的史实,可以支持该论断的是
A.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
B.居民中奴隶数量多于自由民 |
C.有不少功勋卓著的公民经陶片放逐法被流放国外 |
D.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以抽签方式从10个选区中选出 |
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
A.灌溉 | B.制瓷 | C.耕种 | D.冶铁 |
我国某部宪法将国家性质表述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这一表述说明当时
A.三大改造尚未完成 | B.资产阶级已被消灭 |
C.人民公社体制已经建立 | D.经济基础还十分薄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