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苹果为什么垂直落地?为什么不向旁边、不向上而总是向着地面落下呢?我想这一定是地球吸引它的缘故凸苹果、月亮不都是一样吗?月球围绕地球转,无疑是地球吸引力像一条看不见的绳索,在拉着月球。如果真如此,地球以及其他一切行星也肯定都被吸引着。那么,能否认为这种引力是作用于任何两个物体的物质的普遍性呢?
——牛顿的主治医生斯库利的日记
材料2:我好像是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孩子,不时为拾到比通常更光滑的石子或更美丽的贝壳而欢欣鼓舞,而展现在我面前的是完全未探明的真理之海。
—牛顿临终遗言
材料3:生物母体生出的众多后代,为攫取生活的必需条件而斗争,众多的后代不会绝对相同,其中优秀的物种在生存竞争中取胜了,其他被淘汰了,这就是优胜劣汰。
———《物种起源》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2列举牛顿捡到的“光滑的石子”和“美丽的贝壳”。 (6分)
(2)材料3是达尔文的什么学说?其核心是什么? (6分)
(3)为什么说达尔文在牛顿之后,最终驱逐了上帝? (8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进化论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国近代历史上,在经济近代化的程度不断加深的过程中,政治近代化的趋势日益显露出来。下列最早提出中国政治近代化主张的人物应是

A.魏源 B.郑观应 C.严复 D.康有为

《校邠庐抗议》是早期维新派冯桂芬于1861年完成的作品,在该书的一系列政论中,明确提出“采西学”“制洋器”的主张。由此可知冯桂芬表达的思想应该是

A.反抗侵略 B.政治改良 C.中体西用 D.全盘西化

“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言平等;中国亲亲,而西人尚贤;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国尊主,而西人隆民……其予为学也,中国夸多识,而西人恃人力。”以下对该观点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洋务派与顽固派论战的内容
B.是“中学”与“西学”碰撞的客观结果
C.倡导该观点的应是资产阶级
D.该观点更加倾向于在中国传播“西学”

“对传统文化心态的挑战,迈出近代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指的是近代中国人提出了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D.“民主与科学”

中国近代由守旧到革新的历程非常艰难,几乎每走一步都会经历新旧文化的激烈交锋,如在由“夷务”到 “洋务、西学”的演变过程中就曾经出现了激烈对抗的两个派别,他们分别是

A.抵抗派和投降派 B.洋务派和顽固派
C.洋务派和早期维新派 D.维新派和激进派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