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009年4月合肥市高三第2次质检)1960年,一贯强烈反共的尼克松在同肯尼迪竞选美国总统时说:“我们(对中国)的态度,不应该过于僵硬,我们不应对一个六亿人的政府保持永久不承认的态度。”1968年大选时,尼克松又说“时间已经来到,我们必须掌握中国的现实了” 这两段话说明
① 尼克松有了结束同中国对抗的想
② 美国统治阶级内部对中国的政策已经出现分歧
③ 尼克松想通过改善美中关系达到控制中国的目的
④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国际上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③④
19、《中国近代民族经济发展史》一书记载:“1912年日本输华商品总值只有9000多万两白银,1919年增至2、4亿两;美国从1913年的3500多万两,增至1919年的1、1亿两。日本由原来在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中占第六位上升到与首位的英国势均力敌;美国也大大超过了法国,在华的地位举足轻重。”以下对这段材料反映的情况理解错误的是( )
| A.日本、美国乘一战之机扩大了对华侵略 |
| B.美、日有效地遏制了英、法的经济侵略 |
| C.欧洲列强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有所减少 |
| D.列强在华的侵略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 |
1935年以后,中国工业各行业普遍出现较好的发展局面,其原因是( )
①国民政府开展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促进
②中国人民开展的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创造的机遇
③帝国主义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④“币制改革”对生产的刺激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下图反映的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在不同历史阶段发展状况的曲线图,请判断一下由G 到I一段曲线反映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哪一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 )
| A.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
| B.辛亥革命后及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短暂春天 |
| C.抗战前夕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 |
| D.国民政府统治后期民族工业的困境 |
2007年6月,广东“开平碉楼与村落”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开平碉楼主要由近代旅美、旅加华侨兴建。据统计,1921年至1931年开平共建碉楼940座,占总数的51、2%,而1932至1942年,开平只建碉楼114座,占总数的6%。1932至1942年碉楼兴建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①日本对华侵略的不断加深②欧美国家对中国进行经济封锁
③西方国家经济萧条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衰退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促使
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其最重要的影响是--( )
| A.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舞台 | B.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
| C.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出现 | D.标志着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