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1题。
来歙字君叔,南阳新野人也。归光武,拜为太中大夫。是时方以陇、蜀为忧。歙因自请曰:“隗嚣始起,以汉为名。今陛下圣德隆兴,臣愿得奉威命,开以丹青之信,嚣必束手自归,则述自亡之势,不足图也。”帝然之。建武三年,歙始使隗嚣。五年,复奉玺书于嚣。既还,复往说嚣。嚣遂遣子恂随歙入质,拜歙为中郎将。时山东略定,帝谋西收嚣兵,与俱伐蜀,复使歙喻旨。嚣将王元说嚣,多设疑。故久冘豫不决。歙素刚毅,遂发愤质责嚣曰:“国家以君知臧否,晓废兴,故以手书畅意。足下推忠诚,遣伯春委质,是臣主之交信也。今反欲用佞惑之言,为族灭之计,叛主负子,违背忠信乎?吉凶之决,在于今日。”欲前刺嚣,嚣起入,部勒兵,将杀歙,歙徐杖节就车而去。嚣愈怒,王元劝嚣杀歙,使牛邯将兵围守之。歙为人有信义,言行不违,及往来游说,皆可案复,西州士大夫皆信重之,多为其言,故得免而东归。
八年春,歙袭略阳,合二千余人,伐山开道,从番须、回中径至略阳,斩嚣守将金梁,因保其城。嚣大惊曰:“何其神也!”乃悉兵数万人围略阳,斩山筑堤,激水灌城。歙与将士固死坚守,矢尽,乃发屋断木以为兵。嚣尽锐攻之,自春至秋,其士卒疲弊,帝乃大发关东兵,自将上陇,嚣众溃走,围解。于是置酒高会,劳赐歙,班坐绝席,在诸将之右,赐歙妻缣千匹。诏使留屯长安,悉监护诸将。
嚣亡后,歙乃大修攻具,进击羌于金城,大破之。陇西虽平,而人饥,流者相望。歙乃倾仓廪,转运诸县,以赈赡之,于是陇右遂安,而凉州流通焉。
十一年,歙与盖延进攻公孙述将王元、环安于河池、下辨,陷之,乘胜遂进。蜀人大惧,使刺客刺歙,未殊,驰召盖延。延见歙,因伏悲哀,不能仰视。歙叱延曰:“虎牙何敢然!今使者中刺客,无以报国,故呼巨卿,欲相属以军事,而反效儿女子涕泣乎!刃虽在身,不能勒兵斩公耶!”延收泪强起,受所诫。歙自书表曰:“臣不敢自惜,诚恨奉职不称,以为朝廷羞。夫理国以得贤为本,太中大夫段襄,骨鲠可任,愿陛下裁察。”投笔抽刃而绝。
(节选自《后汉书》卷十五)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来歙任太中大失时,隗嚣、公孙述各据陇、蜀,拥兵自立,光武帝深以为忧。来歙主动请缨游说隗嚣,经过反复努力,隗嚣终于派儿子到洛阳做人质,归顺东汉王朝。 |
B.来歙在隗嚣反叛后袭取略阳,并在这里坚守半年多,使隗嚣消耗了大量有生力量,失去了战争的主动权。由于攻守有功,光武帝给来歙特殊的奖赏,并让他监护诸将。 |
C.来歙与盖延攻打公孙述时被刺客刺伤,盖延痛哭不已,来歙叱责他说,正想委你以重任,可你却像小孩子一样哭个没完,你虽然有兵刃护身,难道我就不能下令杀了你吗! |
D.来歙的一生,勇武壮烈,为人诚信,颇有远见,能攻善守,具有将帅之才,征战连年,出生入死,平定羌陇,削弱蜀国,对东汉的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国家以君知臧否,晓废兴,故以手书畅意。(5分)
译文:
(2)臣不敢自惜,诚恨奉职不称,以为朝廷羞。(5分)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康保裔,河南洛阳人。祖志忠,讨王都战殁。父再遇,从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保裔在周屡立战功,及再遇阵殁,诏以保裔代父职,从石守信破泽州,又从诸将破契丹于石岭关,领登州刺史。寻知代州,移深州,领凉州观察使。真宗即位,召还,以其勤养母老,赐以上尊酒茶米。诏褒之,为高阳关都部署。
契丹兵大入,诸将与战于河间,保裔选精锐赴之,会暮,约诘朝①合战。迟明,契丹围之数重,左右劝易甲驰突以出,保裔曰:“临难无苟免。”遂决战。二日,杀伤甚众,蹴践尘深二尺,兵尽矢绝,援不至,遂殁焉,时车驾驻大名,闻之震悼,废朝二日,赠侍中。以其子继英为六宅使、顺州刺史,继彬为洛苑使。继英等谢曰:“臣父不能决胜而死,陛下不以罪其拏②,幸矣,臣等顾蒙非常之恩!”因悲涕伏地不能起。上恻然曰:“尔父死王事,赠赏之典,所宜加厚。”顾谓左右曰:“保裔父、祖死疆埸,身复战殁,世有忠节,深可嘉也。”
保裔谨厚好礼喜宾客善骑射弋飞走无不中尝握矢三十引满以射筈镝相连而坠人服其妙。屡经战阵,身被七十创。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殁后,亲吏鬻器玩以偿。上知之,乃复厚赐焉。
方保裔及契丹血战,而援兵不至,唯张凝、李重贵率众策应之,遇契丹兵交战,保裔为敌所覆,重贵与凝赴援,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敌乃退。当时诸将多失部分,独重贵、凝全军还屯,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殁,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上闻而嘉之。
(节选自《宋史•康保裔传》)
【注】 ①诘朝,即诘旦;平明,清晨。②拏,通“孥”,儿子。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再遇阵殁及:趁着 |
B.寻知代州,移深州寻:不久 |
C.继英等谢曰谢:感谢 |
D.屡经点阵,身被七十创被:遭受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赐以上尊酒茶米②左右劝易甲驰突以出 |
B.①为高阳关都部署②保裔为敌所覆 |
C.①而援兵不至②大将陷殁,而吾曹计功 |
D.①上知之,乃复厚赐焉②自申至寅力战,敌乃退 |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保裔谨厚好礼/喜宾客/善骑射弋/飞走无不中/尝握矢三十/引满以射/筈镝相连而坠/人服其妙。 |
B.保裔谨厚好礼/喜宾客/善骑射/弋飞走无不中/尝握矢三十/引满以射/筈镝相连而坠/人服其妙。 |
C.保裔谨厚好礼/喜宾客/善骑射/弋飞走无不中/尝握矢三十/引满以射筈镝/相连而坠/人服其妙。 |
D.保裔谨厚好礼/喜宾客/善骑射弋/飞走无不中/尝握矢三十/引满以射筈镝/相连而坠/人服其妙。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康保裔世代行伍出身,一心报效朝廷。其祖康志忠、其父康再遇先后战死沙场;他代父职后,又随众将攻破契丹。宋真宗即位,召他回来,给予赏赐嘉奖。 |
B.康保裔抱定赴死信念抗击契丹。契丹大举入侵,双方约定次日早晨交战,契丹却提前至黎明层层包围宋军,保裔不愿苟免于死,战至兵尽矢绝,最终阵亡。 |
C.康保裔战死沙场引起强烈反响。他的死讯传来,皇上深深震惊哀悼,停止朝会两天,又赐封其子官职,同时一再表示,保裔是为王事而死,理应厚重褒奖。 |
D.在与契丹血战时,张凝、李重贵与康保裔并肩抗敌,直到敌军退去。各位将领多半丢失了自己的部队,只有李重贵与张凝保全部队回到驻地。 |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陛下不以罪其拏,幸矣,臣等顾蒙非常之恩!
②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殁后,亲吏鬻器玩以偿。 从文中找出能体现康保裔奋身杀敌的两个细节。(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钟离意,字子阿,会稽山阴人也。少为郡督邮。时部县亭长有受人酒礼者,府下记案考之。意封还记,入言于太守曰:“春秋”先内后外,《诗》云‘刑于寡妻,以御于家邦’,明政化之本,由近及远。今宜先清府内,且阔略①远县细微之愆。”太守甚贤之,遂任以县事。建武十四年,会稽大疫,死者万数,意独身给医药,所部多蒙全济。
举孝廉,再迁,辟大司徒侯霸府。诏部送徒诣河内,时冬寒,徒病不能行。路过弘农,意辄移属县使作徒衣,县不得已与之,而上书言状,意亦具以闻。光武得奏,以视霸,曰:“君所使掾何乃仁于用心?诚良吏也!”意遂于道解徒桎梏,恣所欲过,与克期俱至,无或违者。还,以病免。
后除瑕丘令。吏有檀建者,盗窃县里,意屏人问状,建叩头服罪,不忍加刑,遣令长休。建父闻之,为建设酒,谓曰:“吾闻无道之君以刃残人,有道之君以义行诛。子罪,命也。”遂令建进药而死。二十五年,迁堂邑令。县民防广为父报仇,系狱,其母病死,广哭泣不食。意怜伤之,乃听广归家,使得殡敛。丞掾皆争,意曰:“罪自我归,义不累下。”遂遣之。广敛母讫,果还入狱。意密以状闻,广竟得以减死论。
显宗即位,征为尚书。时交阯太守张恢,坐臧千金,征还伏法,以资物簿入大司农,诏班②赐群臣。意提珠玑,悉以委地而不拜赐。帝怪而问其故。对曰:“臣闻孔子忍渴于盗泉之水,曾参回车于胜母之闾,恶其名也。此臧秽之宝,诚不敢拜。”帝嗟叹曰:“清乎尚书之言!”乃更以库钱三十万赐意。转为尚书仆射。
(节选自《后汉书·钟离意传》)
[注]①阔略:宽恕;宽容。②班:分。③大司农,中国古代官职名。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宜先清府内,且阔略远县细微之愆。愆:罪过、过失 |
B.君所使掾何乃仁于用心?掾:掾吏、属吏 |
C.意屏人问状,建叩头服罪屏:遮挡、挡住 |
D.广敛母讫,果还入狱。讫:完结、终了 |
一下各组句子中,全部直接表明钟离意宅心仁厚的一组是(3分)
①意独身给医药,所部多蒙全济。
②路过弘农,意辄移属县使作徒衣
③君所使掾何乃仁于用心?
④与克期俱至,无或违者。
⑤不忍加刑,遣令长休。
⑥意提珠玑,悉以委地而不拜赐
A.①③⑤ | B.①②⑤ | C.②④⑤ | D.②③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钟离意为督邮时,向太守提出了“明政化之本,由近及远”的建议,受到太守的赞许,于是被委任管理县里的事务。由于钟离意勤政爱民真抓实干,会稽百姓在大疫中大多数受到救济。 |
B.钟离意在大司徒侯霸幕府时,遣送囚徒到河内时正值冬寒,就动员当时所在的弘农县给囚徒制做棉衣,得到了弘农县令的支持,钟离意因此受到光武帝的夸奖。 |
C.钟离意押解囚徒时敢于打开囚徒枷锁,听任他们随意走动;不给盗窃犯檀建加刑,遣送他长期回家休假;把罪犯防广放回家去给母亲办理丧事,后导致防广被处死。 |
D.钟离意担任尚书时,朝廷破获了交阯太守张恢的贪赃枉法案,显宗下诏书把没收的钱物赏赐给群臣,钟离意一身正气拒不接受没收的钱物(赃物),得到光武帝的赞赏。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县不得已与之,而上书言状,意亦具以闻。
(2)时交阯太守张恢,坐臧千金,征还伏法,以资物簿入大司农。
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好吗题。
杨业,并州太原人。父信,为汉麟州刺史。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
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继元既降,帝遣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师还,授郑州刺史。帝以业老于边事,复迁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会契丹入雁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由小径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以功迁云州观察使,仍判郑州、代州。自是,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
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以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业副之。未几,诏迁四州之民于内地,令美等以所部之兵护之。时契丹国母萧氏与其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领众十余万,复陷寰州。业谓美等曰:“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监军王侁曰:“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业曰:“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
将行,泣谓美曰:“此行必不利。”因指陈家谷口曰:“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美即与侁领麾下兵阵于谷口。自寅至已,侁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张:埋伏 |
B.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事:拜见 |
C.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任侠:以侠义自任 |
D.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大恸:极度悲伤 |
下列能表明杨业骁勇善战或老于边事善用兵法的一项是()
①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②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
③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④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
⑤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⑥乃不食,三日死。
A.②③⑤ | B.①②⑤ | C.②③⑥ | D.③④⑤ |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杨业担心自己和太原城中的百姓的生命的安危,所以劝汉主刘继元投降北宋。 |
B.杨业年轻的时候就喜欢骑马射箭,谙用兵法,用鹰犬逐雉兔,所以每次畋猎所获得的猎物总要比同伴多一倍。 |
C.杨业败至谷口却不见埋伏的援军,自知必死无疑,却仍不投降;力战至被俘,绝食而死。 |
D.杨业不主张正面与辽军作战,但是王侁怀疑他另有图谋,杨业为了表明自己的清白和勇敢,决定首先出战。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
(2)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
文化经典阅读
(1)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论语·学而》)
(2)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论语·为政》)
(1)为了避免百姓犯上作乱,有子提出了“务本”的主张。这里的“本”对于所有人而言即“”的修养。对于君王而言,则是“”的态度。(请用原文词语回答)
(2)以上两则材料都共同体现了儒家怎样的治国理念?(2分)
答: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喜雨亭记苏轼
亭以雨名,志①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②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③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④,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⑤;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伊⑥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注]①志:纪念。②扶风:即凤翔府。③忭(biàn):高兴,喜欢。④荐饥:连续饥荒。⑤襦:本意短衣,此处代表所有的衣服。⑥伊:语助词,无意。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示不忘一也一:一致 | B.始治官舍治:修筑 |
C.以属客而告之属:叮嘱 | D.而盗贼滋炽滋:增多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以为休息之所引以为流觞曲水 | B.既而弥月不雨既而儿醒 |
C.官吏相与庆于庭夫人之相与 | D.又从而歌之吾从而师之 |
下列能体现苏轼关心百姓、与民共忧同乐思想的一组是()(3分)
①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②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③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④商贸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
⑤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⑥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A.①③④⑤ | B.②③④⑤ | C.②④⑤⑥ | D.③④⑤⑥ |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
答:。
(2)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