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摘自《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其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摘自《孟子•告子》
材料三 (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摘自《左传》
材料四 《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
请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中周武王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受封的主要是哪些人?说明周天子与诸侯间的什么关系?诸侯对周天子有何义务?
(2)材料三反映出周天子与诸侯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四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据此归纳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条件下,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
(4)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各起了什么积极作用?为什么这种积极作用只是一定时期的?
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与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艰难的探索。请回答:
⑴指出A.B.两组人物向西方学习的指导思想。
⑵促使C组人物由向西方学习转变为向苏俄学习的因素有哪些?
⑶D组人物在走自己的过程中分别有什么突出贡献?
⑷上述先进中国人的探索历史给后人哪些启迪?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妊,多治麻丝葛绪缪捆布,此其分事也。——《墨子》
材料二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三 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明清晋商的经营文化》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指出这一模式的基本特点。
(2)材料二对商业和农业关系的观点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思想在封建社会初期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的新现象?
(4)对发展商业,我们可以从以上材料中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进入1950年代,新中国同苏联和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频繁的体育交流,充分体现了同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和发展关系,在新中国对外体育交流活动中占据的首要地位。——据李相如、宋雪莹《关于新中国体育外交的回顾与研究》
材料二:1975年4月,中国奥委会向国际奥委会提出申请,要求恢复其在奥林匹克运动中作为中国唯一合法代表的权利。1979年10月25日,中国正式恢复了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设在台北的奥委会的名称为“中国台北奥委会”。
材料三:1981年,中国男排反败为胜、力克韩国队,北京的大学生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1988年,在汉城奥运会上,浑身伤病的李宁(体操),只得到最后一名。一些报道竟谩骂李宁为“体操亡子”。李宁还
收到绳子,让他上吊。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海外执教的中国教练员和代表外国参赛的原中国运动员超过了1000人。其中最有名的是郎平。2008年8月15日,在北京奥运会上,郎平执教的美国女排战胜中国女排。新华时评认为“郎平依然为国争光”。
请回答: (1)分析材料一中现象出现的和我国建国初期哪个外交方针有关。
(2)联系20世纪70年代国内外形势,概述中国恢复在国际奥委会合法席位的有利与不利因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人在体育情结方面所发生的变化,并分析产
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国歌,顾名思义是代表一个国家的歌曲,19世纪前,我国历史上从未有过国歌,直到清朝末年才有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首国歌《巩金瓯》。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公布了由沈恩孚作词,沈彭年谱曲的中华民国国歌:“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1)歌词中“揖美追欧”和“旧邦新造”分别指什么?
(2)当时我们“揖美追欧”的过程中颁布了哪个重要的法律文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个文件的历史意义?
1935年,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唱出了全国人民的心声:“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1949年,这首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
(3)为什么说《义勇军进行曲》唱出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全国人民的心声?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华民族在此次最危险的时刻能最终战胜敌人的根本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二:图是秦朝官僚机构示意图
材料三:(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明史》
材料四:清代学者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秦朝是如何做到“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的?
(2)根据材料三、四,与之前的朝代比较,明清时期中央机构的变化主要有哪些?
(3)自秦至清,中央机构设置变化的目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