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水口行舟           宋?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①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请结合具体词语简析之。
②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一说你的看法。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⑴诗人与故人分别十年间可写的东西很多,但诗人只写两处虚景就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感情。请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
答:
⑵分析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变化。
答: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怀宛陵旧游
唐·陆龟蒙
陵阳佳地昔年游,谢跳青山李白楼。
惟有日斜溪上思,酒旗风影落春流。
  【注】“宛陵”即宣城。谢跳任宣城太守时,在陵阳山上建楼。李白在宣城时常登此“谢公楼”。
⑴诗人将谢跳、青山、李白、楼几个意象组合成“谢跳青山李白楼”,这样写有何表达效果?
答:
⑵前人十分欣赏这首诗的末二句,称之为“诗中画本”。诗人是怎样描画这一幅诗意的画境的?
答: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①——③题。
送柴侍御丹阳送韦参军
王昌龄严维
流水通波接武冈,丹阳郭里送行舟,
送君不觉有离伤。一别心知两地秋。
青山一道同云雨,日晚江南望江北,
明月何曾是两乡。寒鸦飞尽水悠悠。
(1)裁角度看,这两首诗都是_______;从题材角度看,这两首诗都是
(2王诗中,诗人为什么说“送君不觉有离伤”?
答:
(3请概括写出两首诗不同的感情色彩,并具体分析每首诗后两句的表现手法。

答: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梅花落
刘方平
新岁芳梅树,繁花四面同。
春风吹渐落,一夜几枝空。
少妇今如此,长城恨不穷。
莫将辽海雪,来比后庭中。
(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试简要分析。
答:
(2)沈德潜在评论这首诗时说;“似徐、庾小诗,不落后人咏梅坑堑。”(《唐诗别裁》卷十一)请结合全诗谈一下你对“不落后人咏梅坑堑”这一评论的认识。
答: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1]
杜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2],参差烟树五湖东。
[注][1]此诗写于唐文宗开成年间,杜牧任宣州(今安徽宜城)团练判官时。八年前,他供职于沉传师的幕下。也曾在此地盘桓。[2]范蠡,春秋时曾辅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功成后,乘扁舟归隐于五湖一带。
(1谈谈对这首诗“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一联的理解。
答:
(2)这首诗,古人曾说:“此诗全在景中写情,极洒脱,极含蓄,读之再三,神味益出。”(见《瀛奎律髓汇评》在二、三两联中任选一联,结合诗句分析诗人是如何“景中写情”的。
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