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阅读,完成小题(共8分)
清 明①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②乞祭余骄妾妇,士③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 注 ]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人:古代的某个齐人,天天到墓地偷吃别人祭奠亲人的饭菜,吃得油嘴腻脸。回到家里,还要对妻子和小妾撒谎吹嘘他是在某个当大官的朋友家里吃喝。出自《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③士:指介子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绵山被烧死。这首诗首联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诗歌的颈联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海棠袁枚
小朵娇红窈窕姿,独含秋气发花迟。
暗中自有清香在,不是幽人不得知。
注:袁枚,三十多岁以后不再出仕,过了几十年悠游林泉山野的闲适生活。
(1)诗人笔下的秋海棠具有哪些特征?请概括回答。
(2)本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三四句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苏幕遮•曲栏干
[清]吴藻
曲栏干,深院宇,依旧春来,依旧春又去;一片残红无著处,绿遍天涯,绿遍天涯树。
柳絮飞,萍叶聚,梅子黄时,梅子黄时雨;小令翻香词太絮,句句愁人,句句愁人处。
⑴这首词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情绪?请简要分析。
答:
⑵这首词运用叠句的形式增强了词的音乐性,请简要赏析。
答: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折桂令·微雪
无名氏
朔风寒吹下银沙,蠹砌穿帘,拂柳惊鸦,轻若鹅毛,娇如柳絮,瘦似梨花。
多应是怜贫困天教少洒,止不过庆丰年众与农家。数片琼葩,点缀槎丫①。孟浩然容易寻梅,陶学士②不够烹茶。
【注】① 槎丫:树木枝杈歧出貌。②陶学士即陶谷,五代时名士。性好茶事,曾得党太尉(党进)姬,命掬雪水烹茶,并戏之日:“党家应不识此?”姬日:“彼粗人,安知此,但能于销金帐中,浅斟低唱,饮羊羔酒耳。哪有这种风味。”后“陶学士”遂为风雅之士的代名词。
(1)作者善于从细微处表现下雪的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蠹砌穿帘,拂柳惊鸦”。
(2)这首元曲的下阕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作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8—9题。(每小题3分)
桂州腊夜
戎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尤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尾联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2)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试结合诗句,赏析诗歌的中间两联。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9-10题
[越调]小桃红
杨果
采莲人和采莲歌,柳外兰舟过。不管鸳鸯梦惊破,夜如何?有人独上江楼卧。伤心莫唱,南朝旧曲,司马泪痕多。
[越调]平湖乐
王恽
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入手风光莫流转,共留连。画船一笑春风面。江山信美,终非吾土,问何日是归年。请简要分析两首元散曲的思想情感。(5分)
答: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分析两首元散曲在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特点。(6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