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长远看,要注重教育和科技……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些,甚至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
——邓小平
材料二教育对提高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不断强化素质教育,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
——胡锦涛
请回答:
(1)“文革”后初期,最牵动人心、最能说明“把教育问题解决好”的事件是什么?起了怎样的作用?
(2)邓小平在教育方面的主要贡献有哪些?试简述之。
(3)材料三对教育发展提出了哪些具体要求?你知道在其领导下本届政府主要有哪些发展教育的具体措施?
“仁政”是儒家思想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继承了这一思想的表现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B.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
C.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
D.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
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年后刘彻强行罢黜了“黄老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
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 |
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调整 |
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 |
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 |
在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如何遏制学生上课说话现象”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这是品德问题,应该以德教化。”乙生说“这是违纪行为,应该严格惩罚。”丙生说:“这是无意识的,要让学生自我觉悟。”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甲—儒,乙一法,丙—道 |
B.甲—儒,乙—道,丙—墨 |
C.甲一墨,乙一法,丙—道 |
D.甲—道,乙一墨,丙—儒 |
李大钊在《史学要论》中指出,“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历史观,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知识;史观与知识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历史事实的解喻自然要不断的变动。”他在这里强调历史研究要
A.与时代同行 | B.有历史观引导 |
C.为现实服务 | D.充分掌握史实 |
1959年,文化部在全国各大城市同时举办“庆祝建国十周年国产新片展览月”活动,35部优秀电影同时展出,新中国的电影创作步入了一个辉煌时期,电影界称之为“难忘的l959年”。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高涨 |
B.“双百”方针的提出 |
C.文艺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 |
D.文艺界出现繁荣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