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凡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希腊的地理环境必然导致个人主义![]() |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
C.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
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
从秦朝“焚书坑儒”到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在社会中的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下列关于这两种文化政策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两者确立的统治思想不同 | B.两者都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
C.两者都属于思想文化专制统治 | D.政治制度决定思想文化的不同命运 |
马基雅维利在《论李维》第一篇里说:“人们从来不会按照自己的利益做任何善事,除非是某种强制性的力量驱使他们去这么做。”还说:“饥饿和贫困使人勤劳,暴力的惩戒使人善良,使得人们达到善和正义的,正是强制的力量。”与其在人性论观点方面最相似的是
A.孔子 | B.孟子 | C.墨子 | D.李斯 |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儒家思想基本上是重理性的,(它)反对任何迷信以至超自然的宗教。”对这句话中的“理性”的理解最贴切的是
A.儒家关注人事人伦而敬远鬼神 | B.儒家崇尚理性而讲求民主民权 |
C.儒家重视自然科学和自然规律 | D.儒家思想始终排斥佛教道教思想 |
清代考据学家章学诚《校雠通义》中说:“后世文字,必溯源于六艺,六艺非孔氏之书,乃《周官》之旧典也。《易》掌太卜,《书》掌外史,《礼》在宗伯,《乐》隶司乐,《诗》颂于太师,《春秋》存乎国史。”这段文字揭示的社会文化状况是
A.有教无类 | B.学在官府 |
C.私学兴起 | D.百家争鸣 |
中共的壮大与一座山的名字紧紧相连,这就是被称为“革命摇篮”的井冈山。作为中国革命的圣地,井冈山创造了数个“第一”。下列判断不准确的是 ( )
A.是“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道路的起点 |
B.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
C.在这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
D.开展了中国第一次土地革命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