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 年8 月26 日,邓小平在同班禅额尔德尼• 确吉坚赞的谈话中指出:“在西藏,要使生产发展起来,人民富裕起来,只有这件事办好了,才能巩固民族团结。”邓小平的这段讲话在于强调:
A.在少数名族聚居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
C.发展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出发点![]() |
D.鼓励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
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
A.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 |
B.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 |
C.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不平衡 |
D.改变了整个世界的事物面貌和状态 |
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中写道:“卢梭给旧秩序带来的威胁超过启蒙运动时期其他任何思想家。他的理论被视为具有真正的革命性,是对国王、教会和贵族权力的直接挑战。法国大革命期间,他的名字被用来为民主制度申辩。”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卢梭提出了( )
A.防止君主独裁的分权思想 | B.抨击等级制度的平等观念 |
C.捍卫人民主权的民主理论 | D.反对贫富分化的经济主张 |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造成了人们道德水准下降和社会秩序混乱”,因而主张“社会也应该有自己的规范与秩序,个人也应该服从社会规范。”这批评了文艺复兴( )
A.无节制地揭露教会丑恶 | B.片面追求个人的自由 |
C.猛烈地抨击中世纪神学 | D.过分崇尚理性和科学 |
以下对于亚里士多德的评述介绍,正确的是()
①出身于贵族家庭,曾在吕克昂学园学习
②倾向唯物主义,但认为物质受形式的支配
③知识广博,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④在逻辑学和伦理学方面有一定理论成就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明清时期,“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受到了挑战,“工商皆本”的学说被广泛地提出。出现上述思想转变的根源是()
A.土地兼并严重 | B.对外贸易发达 |
C.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 D.社会性质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