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这句话说明:
A.康熙帝想恢复三省六部制 ![]() |
B.康熙帝认为皇帝事务繁重,因此应设军机处![]() |
C.康熙帝认为自古以来就是实行专制统治 ![]() |
D.康熙帝认为皇帝应总揽全国一切大权![]() |
据《辽史•刑法志》载:契丹族原来只有习惯法,随着其控制区域的扩大,契丹立国之初,耶律阿保机“诏大臣定制契丹及诸夷之法,汉人则断以律令”。这反映了契丹统治者
A.保持契丹的民族风格 | B.实行蕃汉分治政策 |
C.接受汉族的成文法令 | D.实行民族分化政策 |
《剑桥中国史》中写道:“在唐代,科举考试不过产生一批官僚精英分子而已。其数量可能略多于全部官僚集团的10%。总之,其中大部分人出身于名门望族,都来自书香门第。在唐朝灭亡以前,这种情况没有改变。”材料反映了
A.九品中正制依然存在 | B.科举制度在唐代没有执行 |
C.唐代官员都是科举出身 | D.科举考试有利于人才选拔 |
民族关系是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内容,《新唐书》记载:“是时,可汗上书恭甚,言:‘昔为兄弟,今婿,半子也。陛下若患西戎,子请以兵除之。’”上述言论中关于“婿”、“半子”是属于哪个少数民族?
A.吐蕃 | B.突厥 | C.回纥 | D.南诏 |
长江三角洲自中唐以后农业发达,一向是粮食输出区;但明末以来,却需仰赖外地输入粮食。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改种经济作物,造成粮食不足 | B.战乱频仍,农业生产遭到破坏 |
C.水利失修,造成粮食生产减少 | D.新作物传入,饮食习惯渐改变. |
《“南海一号”:海上丝绸之路的荣光》一文中说:“据记载,东南亚一些国家在中国陶瓷传入以前,多以植物叶子为食器。宋瓷输入后,他们改变了过去‘掬而食之’的饮食习俗,用上了精美实用的瓷器……”其核心观点是
A.中国瓷器在宋朝开始外传 | B.贸易交流有利于促进文明进步 |
C.东南亚一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落后 | D.中国陶瓷受到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欢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