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①。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②。万籁③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注:①高林:佛家称僧徒聚集之处,此指禅院。②人心:指尘心,俗念。③万籁:指一切响声。
①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       的环境,主要运用了     的手法。
②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③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那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观雨 陈与义①
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
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
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
不嫌屋漏无干处,正要群龙洗甲兵。
【注】①陈与义:北宋南宋之交的爱国诗人。此诗写于汴京失陷后诗人流寓湖、湘时。当时南宋抗金形势严峻,时好时坏。
(1)第二、三联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结合诗句简要描述。
(2)这首诗用了多种方法抒发感情,请任选两种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自湘东驿遵陆至芦溪①
査慎行
黄花古渡接芦溪,行过萍乡路渐低。
吠犬鸣鸡村远近,乳鹅新鸭岸东西。
丝缫②细雨沾衣润,刀剪良苗出水齐。
犹与湖南风土近,春深无处不耕犁。
【注】①“湘东驿”,即是湖南东部的黄花渡。“芦溪”,清朝时的一个镇子,位于江西萍乡东部。②缫,煮茧抽丝。丝缫,即蚕丝。
(1)本诗颔联的写景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2)全诗写出了芦溪什么样的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玉楼春
欧阳修
去时梅萼初凝粉,不觉小桃风力损。梨花最晚又凋零,何事归期无定准?
栏干倚遍重来凭,泪粉偷将红袖印。蜘蛛喜鹊误人多,似此无凭安足信!
(1)上片是如何写时序变化的?这样写作用是什么?
(2)下片前两句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3)试分析下片后两句的抒情特色及效果。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浪淘沙·秋江
张炎
万里一飞蓬,吟老丹枫。潮生潮落海门东。三两点鸥沙外月,闲意谁同?
一色与天通,绝去尘红。渔歌忽断荻花风。烟水自流心不竞,长笛霜空。
【注】张炎,南宋词人,宋亡后曾北游元都谋官,后失意南归,落魄而终。
(1)上片中的“飞蓬”“鸥”两个意象分别有何作用?
(2)联系全词,谈谈你对最后一句“长笛霜空”的理解。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雪后到乾明寺遂宿
苏轼
门外山光马亦惊,阶前屐齿我先行。
风花误入长春苑,云月长临不夜城。
未许牛羊伤至洁,且看鸦雀弄新晴。
更须携被留僧褐,待听摧檐泻竹声。
【注】本诗写干元丰四年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是年冬,黄州大雪。
(1)“风花误入长春苑”一句中,“花”指什么?作者为什么说“误入”?
(2)诗中多处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描写雪景,请列举两例,加以说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