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丙、丁4中物质分别含2种或3种元素,它们的分子中各含18个电子。甲是气态氢化物,在水中分步电离出两种阴离子。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A. |
某拿酸溶液含甲电离出的阴离子,则该溶液显碱性,只能与酸反应 |
B. |
乙与氧气的摩尔质量相同,则乙一定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
C. |
丙中含有2周期A族的元素,则丙一定是甲烷的同系物 |
D. |
丁和甲中各元素质量比相同,则丁中一定含有-1价的元素 |
下列措施或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新制的氯水在光照下颜色变浅(Cl2+H2O![]() |
B.H2、I2、HI平衡混合气加压后颜色变深 |
C.在合成氨的反应中,降温或加压有利于氨的合成 |
D.Fe(SCN)3溶液中加入6mol/LNaOH溶液后颜色变浅 |
室温下向10 mL pH=3的醋酸溶液中加水稀释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导电粒子的数目减少 |
B.溶液中c(CH3COOH)/c(H+)值减小 |
C.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c(H+)亦增大 |
D.再加入10 mL pH=11的NaOH溶液,混合液pH=7 |
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2A(g) + B(g) 2C(g) + D(g)。若最初加入的A和B都是3 mol,在前10 sA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12 mol/(L·s),则10 s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是
A.0.6 mol | B.1.2 mol | C.2.4 mol | D.1.8 mol |
25℃时,在含有Pb2+、Sn2+的某溶液中,加入过量金属锡(Sn),发生反应:Sn(s)+Pb2+(aq)⇌Sn2+(aq)+Pb(s),体系中c(Pb2+)和c(Sn2+)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往平衡体系中加入金属铅后,C(Pb2+)增大 |
B.往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Sn(NO3)2固体后,c(Pb2+)变小 |
C.升高温度,平衡体系中c(Pb2+)增大,说明该反应△H>0 |
D.25℃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2 |
100℃时,将0.1 mol N2O4置于1 L密闭的烧瓶中,然后将烧瓶放入100℃的恒温槽中,烧瓶内的气体逐渐变为红棕色:N2O4(g)2NO2 (g)。下列结论不能说明上述反应在该条件下已经达到反应限度的是
A.N2O4的消耗速率与NO2的生成速率之比为1∶2; |
B.烧瓶内气体的颜色不再加深; |
C.烧瓶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
D.烧瓶内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