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完成7—10题。
窦婴字王孙,孝文皇后从兄子也。父观津人也,喜宾客。孝文时为吴相,病免。孝景即位,为詹事。
梁孝王,帝孝景弟也,母窦太后爱之。梁孝王朝,因昆弟燕饮。是时,上未立太子,酒酣,上从容曰:“千秋万岁后传王。”太后欢。婴引卮酒进上曰:“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传,汉之约也,上何以得传梁王!”太后由此憎婴。婴亦薄其官,因病免。太后除婴门籍,不得朝请。
孝景三年,吴、楚反,上察诸窦无如婴贤,召入见,固让谢,称病不足任。太后亦惭。于是上曰:“天下方有急,王孙宁可以让邪?”乃拜婴为大将军,赐金千斤。婴言袁盎、栾布诸名将贤士在家者进之。所赐金,陈廊庑下,军吏过,辄令裁取为用,金无入家者。婴守荥阳,监齐、赵兵。七国破,封为魏其侯。游士宾客争归之。每朝议大事,列侯莫敢与抗礼。
四年,立栗太子,以婴为傅。七年,栗太子废,婴谢病,屏居蓝田南山下数月,诸窦宾客辩士说,莫能来。梁人高遂乃说婴曰:“能富贵将军者,上也;能亲将军者,太后也。今将军傅太子,太子废而不能争;争不能得,又不能死。自引谢病,拥赵女屏闲处而不朝。是自明扬主上之过。则妻子无类矣。”婴然之,乃起,朝请如故。
桃侯免相。窦太后数言魏其。景帝曰:“太后岂以臣有爱,不相魏其?魏其沾沾自喜耳,多易,难以为相持重。”遂不用,用建陵侯卫绾为臣相。
窦太后崩。婴失窦太后。益疏不用,无势。
赞曰:“窦婴以外威为重。而名显。位卿侯,大业定矣。然婴不知时变。凶德参会,待时而发,藉福其间,焉能救斯败哉!遇合有命,悲乎!”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召入见,固让谢           固:执意       B.游士宾客争归之      归:归附
C.诸窦宾客辩士说,莫能来   来:前来       D.益疏不用,无势      疏:(被)疏远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婴亦薄其官,因病免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①婴然之,乃起,朝请如故                ②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①太后岂以臣有爱,不相魏其              ②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D.①婴言袁盎、栾布诸名将贤士在家者进之    ②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景三年,吴楚反叛,窦婴答应出任大将军,主要是被皇上“国家有急难,作为帝王的子孙,难道能够推让吗”这番话所激励。
B.担任大将军后,窦婴及时向皇上举荐贤才,并且不贪财物,皇上赏赐的千斤之金窦婴都没享用分文,而是让下属根据他们自己的需要取用。
C.栗太子被废黜后,窦婴称说有病,携一女子隐居在蓝田南山下,后经高遂的劝说,才又入朝拜见。
D.桃侯免职后,太后向皇上极力荐举窦婴,但皇上并未采纳太后建议,认为窦婴不足以担当丞相的重任。
10.根据文意,下列推断或评说正确的一项是(   )
A.窦太后之所以憎恨窦婴,收回了窦婴的门籍,不让他入朝朝见,起源于窦婴嫌自己所任的官职小,称病辞官这件事。
B.选文表明,窦婴虽然名声显,位卿侯,定大业,但终究没能为相,因为他不知时变,轻慢无礼。
C.选文最后一段主要在阐发人生祸福相倚的道理:凶祸隐藏在福祉中,适时爆发。但作者认为人生祸福归根结底属于“遇合有命”。
D.从窦婴的人生经历来看,其幸福完全是皇上和太后带来的,因为他是“孝文皇后从兄子”;其败落则是他自己轻慢的个性造成的。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范景仁墓志铭
苏轼
公姓范氏,讳镇,字景仁。四岁而孤,从二兄为学。薛奎守蜀,公时年十八,奎与语奇之,还朝与公俱。举进士,为礼部第一,释褐为新安主簿。宰相庞籍言公有异材,恬于进取,特除直秘阁,擢起居舍人。
仁宗性宽容,言事者务讦以为名,或诬人阴私。公独引大体,略细故。时陈执中为相,公尝论其无学术,非宰相器。及执中嬖妾笞杀婢,御史劾奏,欲逐去之。公言:“今阴阳不和,财匮民困,盗贼滋炽,执中当任其咎。闺门之私,非所以责宰相。”识者韪之。
仁宗即位三十五年,未有继嗣。嘉祐初得疾,中外危恐,不知所为。公独奋曰:“天下事尚有大于此者乎?”即上疏曰:“太祖舍其子而立太宗,此天下之大公也。愿陛下择宗室贤者,异其礼物,而试之政事,以系天下心。”章累上,不报,因阖门请罪。执政谓公:“上之不豫,大臣尝建此策矣,今间言已入,为之甚难。”公复移书执政曰:“事当论其是非,不当问其难易。速则济,缓则不及,此圣贤所以贵机会也。诸公言今日难于前日,安知他日不难于今日乎?”凡章十九上,待罪百余日,须发为白。
王安石为政,改常平为青苗法。公上疏曰:“常平之法,始于汉之盛时,视谷贵贱发敛,以便农末,不可改。而青苗行于唐之衰乱,不足法。”疏三上,不报。即上言:“臣言不行,无颜复立于朝,请致仕。”疏五上,最后指言安石以喜怒赏罚事,曰:“陛下有纳谏之资,大臣进拒谏之计;陛下有爱民之性,大臣用残民之术。”安石大怒,自草制,极口诋公。落翰林学士,以本官致仕。公上表谢,其略曰:“虽曰乞身而去,敢忘忧国之心?”
公既退居,专以读书赋诗自娱。客至,辄置酒尽欢。或劝公称疾杜门,公曰:“死生祸福,天也。吾其如天何!”轼得罪,下御史台狱,索公与轼往来书疏文字甚急。公犹上书救轼不已。
元祐三年十二月薨,享年八十一。
(选自《苏东坡全集》卷六十一,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于进取恬:淡泊
B.章累上,不报:回复
C.翰林学士落:在……之后,落后
D.或劝公称疾门杜:关闭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范镇见解不俗的一组是(3 分)( )
①闺门之私,非所以责宰相 ②愿陛下择宗室贤者,异其礼物,而试之政事
③诸公言今日难于前日,安知他日不难于今日乎④臣言不行,无颜复立于朝,请致仕
⑤而青苗行于唐之衰乱,不足法 ⑥死生祸福,天也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范镇幼时从兄为学,年轻时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才华,受到蜀地守官的赏识;举进士踏上仕途后,宰相庞公又很器重他,为他美言。
B.范镇看问题客观公允。他认为宰相陈执中学识不高,不堪重任;却反对有人借家中私事弹劾陈执中,他的看法得到有识之士的认同。
C.仁宗在位多年未确立继承人,范镇认为这是关系到国家稳定的紧要事情,先后十九次上书直陈己见,因此获罪,以至于须发都白了。
D.范镇反对王安石推行青苗法,多次上书无效后,无奈退休家居;在家中他读书自娱,饮酒取乐,有人劝其谨慎行事,他却坦然处之。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速则济,缓则不及,此圣贤所以贵机会也。 (5 分)
(2)公上表谢,其略曰:“虽曰乞身而去,敢忘忧国之心?” (5 分)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题目。(每小题3分,共6分)
(一)、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二)、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①献曲,史②献书,师③箴,瞍④赋,曚⑤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⑥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原隰⑦之有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注释:①瞽(gǔ鼓):盲人。因古代乐官多由盲人担任,故也称乐官为瞽。
②史:史官。书:指史籍。
③师:少师,乐官。箴:一种具有规戒性的文辞。
④瞍(sǒu):没有眼珠的盲人。赋:有节奏地诵读。
⑤曚(méng蒙):有眼珠的盲人。瞍曚均指乐师。
⑥耆(qí其)艾:年六十叫耆,年五十叫艾。这里指年长的师傅。
⑦原隰(xí席):平原和低湿之地。衍沃:指平坦肥沃的良田。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A.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疏通水道
B.既东封郑,又欲其西封肆:延伸,扩张
C.朝而夕设版焉济:救济
D.川壅而溃:溃决泛滥

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越国鄙远②民之有口,土之有山川也
告,则杀之④臣之壮也,不如人

A.两个“以”相同,两个“犹”不同 B.两个“以”不同,两个“犹”不同
C.两个“以”相同,两个“犹”相同 D.两个“以”不同,两个“犹”相同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以事行而不悖

②、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画10处)
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辞人赋颂,为文而造情。何以明其然盖《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此为情而造文也诸子之徒心非郁陶苟驰夸饰鬻声钓世此为文而造情也。故为情者要约而写真,为文者淫丽而烦滥。
(选自刘勰《文心雕龙·情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危素,字太仆,金溪人,唐抚州刺史全讽之后。少通《五经》,游吴澄、范梈门。至正元年用大臣荐授经筵检讨。修宋、辽、金三史及注《尔雅》成,赐金及宫人,不受。由国子助教迁翰林编修。纂后妃等传,事逸无据,素买饧饼馈宦寺,叩之得实,乃笔诸书,卒为全史。迁太常博士、兵部员外郎、监察御史、工部侍郎,转大司农丞、礼部尚书。
时乱将亟,素每抗论得失。十八年参中书省事,请专任平章定住总西方兵,毋迎帝师误军事,用普颜不花为参政,经略江南,立兵农宣抚使司以安畿内,任贤守令以抚流窜之民。且曰:“今日之事,宜卧薪尝胆,力图中兴。”寻进御史台治书侍御史。二十年拜参知政事,俄除翰林学士承旨,出为岭北行省左丞。言事不报,弃官居房山。
素为人侃直,数有建白,敢任事。上都宫殿火,敕重建大安、睿思二阁,素谏止之。请亲祀南郊,筑北郊,以斥合祭之失。因进讲陈民间疾苦,诏为发钱粟振河南、永平民。淮南兵乱,素往廉问,假便宜发楮币,振维扬、京口饥。
居房山者四年。明师将抵燕,淮王帖木儿不花监国,起为承旨如故。素甫至而师入,乃趋所居报恩寺,入井。寺僧大梓力挽起之,曰:“国史非公莫知。公死,是死国史也。”素遂止。兵迫史库,往告镇抚吴勉辈出之,《元实录》得无失。
洪武二年授翰林侍讲学士,数访以元兴亡之故,且诏撰《皇陵碑》文,皆称旨。顷之,坐失朝,被劾罢。居一岁,复故官,兼弘文馆学士,赐小库,免朝谒。尝偕诸学士赐宴,屡遣内官劝之酒,御制诗一章,以示恩宠,命各以诗进,素诗最后成,帝独览而善之曰:“素老成,有先忧之意。”时素已七十余矣。御史王著等论素亡国之臣,不宜列侍从,诏谪居和州,守余阙庙,岁余卒。
先是,至元间,西僧嗣古妙高欲毁宋会稽诸陵。夏人杨辇真珈为江南总摄,悉掘徽宗以下诸陵,攫取金宝,裒帝后遗骨,瘗于杭之故宫,筑浮屠其上,名曰镇南,以示厌胜,又截理宗颅骨为饮器。真珈败,其资皆籍于官,颅骨亦入宣政院,以赐所谓帝师者。素在翰林时,宴见,备言始末。帝叹息良久,命北平守将购得颅骨于西僧汝纳所,谕有司厝于高坐寺西北。其明年,绍兴以永穆陵图来献,遂敕葬故陵,实自素发之云。
(选自《明史·卷二百八十五·列传第一百七十三》)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谕有司于高坐寺西北安放
B.数访以元兴亡之故咨询
C.言事不,弃官居房山报告
D.其资皆于官登记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任贤守令抚流窜之民臣险衅,夙遭闵凶
B.是死国史何为其然
C.命北平守将购得颅骨西僧汝纳所虽才高世,而无骄尚之情
D.进讲陈民间疾苦请以剑舞,击沛公于坐

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纂后妃等传,事逸无据,素买饧饼馈宦寺,叩之得实,乃笔诸书,卒为全史。
(2)淮南兵乱,素往廉问,假便宜发楮币,振维扬、京口饥。
第Ⅰ卷文言文中,危素“数有建白,敢任事”具体指什么?请简要概括。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划9处)(3分)
且二君之论,不 务 明 君 臣 之 义 正 诸 侯 之 礼 徒 事 争 于 游 戏 之 乐 苑 囿 之 大 欲 以 奢 侈 相 胜 荒 淫 相 越 此 不 可 以 扬 名 发 誉 而 适 足 以 贬 君 自 损 也 且 夫 齐 楚 之 事 又 乌 足 道 乎?君未睹夫巨丽也,独不闻天子之上林 乎?
(司马相如《上林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