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实录》载:“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得隔城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上述材料反映出明太祖( )
| A.要抑制清除权臣,加强皇权 | B.要解除地方割据 |
| C.明了皇权与相权的冲突 | D.要改革官制 |
维新变法运动对中国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
| 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
| B.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
|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
| D.一定程度上挽救了民族危机 |
孙中山先生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他顺应的“世界潮流” 是
| A.民族主义 | B.政治民主化 |
| C.社会主义 | D.经济全球化 |
以下是博希同学整理的“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学习西学的趋势是
| 类别 |
1860—1899年 |
1902年—1904年 |
||
| 数量 |
比重 |
数量 |
比重 |
|
| 哲学、社会科学 |
123种 |
22% |
327种 |
61% |
| 自然科学 |
162种 |
29% |
112种 |
21% |
| 应用科学 |
225种 |
41% |
56种 |
11% |
A.从侧重科技到侧重人文B.从持续高涨到趋于停滞
C.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追求D.从全盘西化到中西结合
17世纪上半期,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李贽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19世纪末,康有为则把孔子奉为变革的先师;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人提出要“打倒孔家店”。这三种观点在本质上
| A.是自相矛盾的 |
| B.都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
| C.都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 |
| D.李贽进步,康有为反动,陈独秀偏激 |
20世纪初某学者在评价某一艺术时说:“它也象印刷术一样通过一种技术方法来大量复制并传播人的思想产品。它对于人类文化所起影响之大并不亚于印刷术”。该艺术是
| A.电影艺术 | B.雕刻艺术 |
| C.绘画艺术 | D.电视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