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洪武)二十七年春二月,倭寇浙东,命都督杨文、刘德、商暠巡视两浙。[太祖]下令:“禁民间用番货、番香。”先是,上以海外诸夷多诈,绝其往来,……而缘(沿)海之人,往往私下诸番,用诱蛮夷为盗,命礼部禁绝之。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
——摘自《明太祖实录》卷231
材料二:明代倭寇的成分十分复杂。其中既有日本因内战失败而丧失军职的南朝武士,也有我国东南沿海一带从事私人海上贸易的民间商人和因统治阶级残酷剥削而破产的沿海农民、渔民、盐民等,甚至还有少数名落孙山的落魄书生、罢免职务的官吏等。
——摘自林仁川《明末清初私人海上贸易》
材料三:严禁商道,不通商人,失其生理,于是转而为寇。寇与商同是人也,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华夷同体,有无相通,实理势之所必然。
——摘自唐枢《御倭杂著》
材料四:闽省土窄人稠,五谷稀少。故边海之民,皆以船为家,以海为田,以贩番(海外贸易)为命。……一旦禁止,则利源阻塞,生计萧条,情困计穷,势必啸聚。……万一乘风揭竿,扬帆海外,无从追捕,死党一成,勾连入寇。
——摘自《明神宗实录》卷262
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明朝的对外政策和采取这种政策的原因。
(2)结合有关材料分析这种政策产生的后果。
(3)你如何评价明朝的这种对外政策。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二十多年来,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重大。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一份对外报告中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以及美国与苏联争霸的需要,都使美国不得不考虑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中国也面临新的战略抉择。那时候,苏联驻兵中国北方边境,构成对中国安全的主要威胁。在这种形势下,改善中美关系,对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十分有利;同时,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也有重要作用。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1》
材料三 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1年,在中国的推动下,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
2001年,中国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1990年—2004年,中国先后向联合国10个维和区派出1450名军人参与维和行动。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20世纪50年代中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有哪些?
(2)依据材料二分析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关系的改善产生的作用。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有何新发展?
(4)上述史实反映了中国不同时期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由此,你得到什么认识?
阅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图一中国采取这一重大举措的原因有哪些?
(2)图二反映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试分析其原因。你认为当前怎样才能使两国关系得到健康稳定发展?
(3)结合图三、四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和地区稳定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4)请你根据以上信息,拟定一个小论文的主题。
南京见证了风云变幻的中国近代史,今天南京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阅读下列有关南京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7年7月1日,位于南京下关的静海寺内悬挂起一尊大铜钟。钟的主体高1.842米,……四周铸上许多“回”形图案……现在,每天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每年8月29日,社会各界人士都要组织一次盛大的撞钟仪式,重温历史,警钟长鸣。静海寺因为浓缩着中国近代厚重历史而成为南京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一景。
——《光明日报》
材料二
材料三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1949年4月)
请回答:
(1)南京静海寺的大铜钟主体高1.842米和四周铸上许多“回”形图案,并选择在1997年7月1日悬挂,这跟哪两个历史事件有关?
(2)据材料二,分析中山陵成为旅游胜地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中的图文反映了哪一重要历史事件?有何伟大意义?
(4)上述材料反映了南京在中国近代史上三个不同时期的历史命运。试结合阶级属性对形成上述历史命运的原因作一探究性评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对侵略战争提供更有效的支援,日本对华北资源的掠夺更为迫切。煤、铁等资源是日本掠夺的重点。以原煤为例,1936年,华北向日本及东北输出原煤为100万吨。日军占领华北后,输出量猛增至400万至600万吨。1941年,日本军方进一步规定华北每年向日本本土输送原煤800万吨。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前,中东(主要为西亚地区)国家的石油资源被西方的垄断公司独占。1968年初成立的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在维护成员国个体和整体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到1980年,该组织成员国石油收入达2090亿美元,比1970年增加52%。中东石油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为控制石油产地和保障能源安全,主要发达国家在中东地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因此,这里战争不断,冲突不断。这就导致中东各国过高的军事支出和财政状况的恶化。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日本对华北资源掠夺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对中国资源的掠夺造成的严重后果。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主要发达国家争夺中东的目的及对中东产油国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末中东产油国为维护石油权益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前后中东产油国经济状况的变化。
《走向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一书指出:“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着三次重要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在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 请回答:
(1)俄国、美国、中国的三次改革是指哪三次改革?
(2)这三次改革各有什么特点?各自的最终结局如何?在历史上有什么共同作用?
(3)据此你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