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五千年中华文明成就辉煌,但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会成为中国向前发展的包袱。先民修筑了万里长城,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但也限制了自己的视野和对外交往。先民开凿了大运河,沟通了中国南北,但这对于封建统治者来说,主要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满足了专制者游玩的需要。运河往来最多的是官吏们的游船和运送皇粮的漕船。中国拥有“四大发明”,这固然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是罗盘针可以导航亦可看风水;火药可以制造喜庆的鞭炮亦可制造杀人的武器。更为关键的似乎是文化的取向,中国有远航,郑和下西洋早在哥伦布诞生之前,但主要的目的不在于开辟国际贸易,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提高生产力没有显而易见的深远的促进作用。
[材料二] 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古圣贤的道德、教诲、祖宗的制度的成法,是古代辉煌的象征,同时也是进取的阻力。立论,言必称三代;著文,开篇子日诗云;行事,祖宗成法不可更改。因循守旧,不思变革,是我们伟大民族的另一种“色彩”。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西对比500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华文明的特征,并再举—个例子加以说明(不能引材料中的史实)
(2)材料中所提到的火药与罗盘针的发明对欧洲社会的进步、世界文明的发展有何作用?
(3)根据材料二分析说明四大发明没有起到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原因。
(4)科学技术在西欧和中国的不同作用说明了什么?

科目 化学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 = 1×10–14 mol/L,满足此条件的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K+、NH4+、SO42NO3 B.Ca2、Al3、HCO3、Cl
C.MnO- 4、K、SO2- 4、Na D.Na+、Fe2+、、NO3、SCN

浓盐酸中SnCl2与Na2Fe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nCl2+Cl+FeO42+H+→SnCl62+Fe2++M(未配平),由此可得

A.SnCl62是还原产物 B.还原性:Cl> Fe2+
C.M是OH D.每生成1 mol Fe2+,转移4mol电子

中科院化学所合成了一种茚双加成C60衍生物ICBA(见图),以其为受体与聚(3-己基噻吩) (P3HT)共混制备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能量转换效率达到5.44%。有关该技术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合成ICBA用到的原料茚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C60是碳元素的一种同位素
C.反应2属于加成反应
D.ICBA与C60互为同素异形体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装置,所盛溶液体积和浓度均相同且足量,当两装置电路中通过的电子都是1 mol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的质量变化:甲减小乙增大
B.溶液pH值变化:甲减小乙增大
C.相同条件下产生气体的体积:V = V
D.电极反应式:甲中阴极:Cu2++2eCu,乙中负极:Mg-2eMg2+

下列实验的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为提高高锰酸钾溶液的氧化能力,用盐酸将高锰酸钾溶液进行酸化
B.在使用试纸测定某溶液的pH时,必须先用蒸馏水湿润,再将待测液滴到试纸上
C.向某未知溶液中先加入过量稀盐酸,再加入BaCl2溶液,检验是否含SO42
D.将一定量的水加入到10 mL 18 mol/L的浓硫酸中使溶液总体积变为100 mL,则稀释后的溶液的浓度为1.8 mol/L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