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物质的性质描述正确的是
A.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
B.能发生缩聚反应 |
C.既能发生消去反应,也能发生取代反应 |
D.1 mol该物质最多可与5mol NaOH反应 |
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关于下列各实验装置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装置①常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 |
B.装置②可用于吸收氨气,且能够防止倒吸 |
C.以NH4Cl和熟石灰为原料,装置③可用于制备少量NH3 |
D.装置④可用于制取并收集干燥的O2 |
根据下列化学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向某无色溶液中先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盐酸,沉淀不溶解。结论:该溶液中含有SO42- |
B.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足量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结论:该溶液中含有CO32-或HCO3- |
C.向1 mL浓度均为0.05 mol/L的NaCl、NaI混合溶液中滴加2滴0.01 mol /L的AgNO3溶液,振荡,沉淀呈黄色。结论:Ksp(AgCl)<Ksp(AgI) |
D.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结论:该溶液中有NH4+ |
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如图所示。若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四种元素的单质中,Z的熔沸点最高 |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W比Z弱 |
C.Y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较Z的弱 |
D.原子半径:W>Z>Y>X |
反应A+B →C分两步进行:①A+B→X,②X →C,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E1表示反应A+ B→X的活化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E2表示反应X→C的活化能 |
B.X是反应A十B→C的催化剂 |
C.反应A十B→C的△H<0 |
D.加入催化剂可改变反应A十B→C的焓变 |
下列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能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中:Fe2+、Al3+、NO3-、Cl-、S2- |
B.在pH=11的溶液中:Na+、AlO2-、NO3-、S2-、SO32- |
C.室温下,由水电离的c(H+)=10-10mol/L的溶液中:Cl-、HCO3-、NO3-、NH4+、F- |
D.加入Mg能放出H2的溶液中:Mg2+、NH4+、ClO-、K+、SO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