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泰格拉认为国家治理好坏的标准,要看它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这反映了
①由于公民参与政治生活使人在社会中处于日益突出的中心地位 ②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③他强调人的价值是至高无上的 ④他的思想突出了人的地位和作用
|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了返乡运动,印发了《我们已经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30万份,传单写道,“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炷香。”这一趋势促成了()
| A.海峡两岸的“三通” | B.两岸的隔绝状态被打破 |
| C.“和平统一”口号的提出 | D.“九二共识”的达成 |
时至今日,“中国模式”作为一种独特的发展道路,引起了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俞可平在《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文中指出:中国采取民主增量的办法,来推进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民主增量”是指()
| A.“中国模式”具有世界影响 |
| B.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
| C.“中国模式”是最佳模式 |
| D.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是中国独创的 |
村民选举是我国农村自治的基础环节。近年来,每次村委会换届的参选率都在90%以上;一大批素质好、能力强、作风正的人走上了村委会的领导岗位;选举还培养了农民参与民主和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和素质。这一事实表明村民选举
| A.体现了我国民主的广泛性 |
| B.开辟了直接选拔政府官员的有效途径 |
| C.使农民开始拥有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
| D.使农民有能力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
据统计,国务院有关部委制定了贯彻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22个配套性文件或规章,四川、海南、重庆等省市出台了13个有关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制定了137个自治条例、510个单行条例、75个变通和补充规定。这体现了()
| A.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逐步实现 |
| B.国家法律的社会主义原则 |
| C.各级政府重视落实民族自治政策 |
| D.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逐步建立 |
下表呈现的是20世纪关于中国政治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文献。它们都()
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
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共同纲领》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A.是民主与专制斗争的成果 |
| B.体现了民主集中的原则 |
| C.体现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 |
| D.表明了民族独立是民主政治的前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