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帝国的建立者屋大维的顾问叫苦不迭:“麻烦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因为公民包括了各族和能力上的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万别,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为了对罗马统治下的各种人实行有效的统治,罗马帝国通过一系列司法实践,形成了
A.《十二铜表法》 | B.公民法 | C.万民法 | D.习惯法 |
“17 世纪和18 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对这些人文资源)完全入迷了。”但到了“18 世纪末19 世纪初,欧洲人则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西方人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的人文和自然资源都很丰富 | B.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需要 |
C.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 | D.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
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 B.美国经济的飞速崛起 |
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确立 | D.工业革命在欧洲扩散 |
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在这里,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A.从文明传承的角度阐释历史 | B.史学是当代人的历史认识 |
C.以探索的精神研究历史 | D.史学无需穷尽人类文明的历史 |
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说:“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在西方代议制确立的过程中,没有被真正“关在笼子里”的是
A.英国国王 | B.美国总统 |
C.德意志帝国皇帝 | D.法国总统 |
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其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
A.政权发生更替 | B.社会形态转变 |
C.国力对比变化 | D.文化途径迥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