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青年跑进太学求学,毕业后,被派到地方服务。在地方有了政绩,再经长官推举到中央,经过中央的考试,然后才正式入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材料体现的是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 B.材料体现的是隋唐时期的科举制 |
C.材料体现的是汉代的察举制 | D.材料体现的是世卿世禄制 |
大型电视政论片《大国崛起》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在启蒙运动声势最盛的这个国度,思想最终演变成行动”“这个国度”是指
A.英国 | B.法国 | C.德国 | D.美国 |
“孟母三迁”教子的故事流传至今,孟母的儿子后来成为了大思想家,关于他的表述正确的是:
A.提出了“仁”的学说 | B.主张以“法”治国 |
C.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D.被儒家学派尊称为“亚圣” |
有一次孔子家马棚失火,孔子退朝回家,看着焦土断垣,急切地问:“伤人了没有?”对于财产损失却只字未提。这件事反映了孔子的哪一思想主张
A.克己复礼 | B.性善主张 | C.仁者爱人 | D.兼爱主张 |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 | B.社会发展规律 |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 D.“天人感应”理论 |
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尚书》中最早提到“民主“一词,认为:“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含义是说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对此不正确的理解是
A.文中的“民主”,实际作民之主,与君主同义 |
B.肯定了成汤革命是推翻暴虐之政的举动 |
C.其“民主”内涵与近现代“主权在民”相吻合 |
D.儒家“民本”思想绝无现代民主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