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这反映了罗马法
A.在很大程度上纵容犯罪 | B.包含理性、证据、自由等自然法的精神 |
C.塑造了西方的宽容精神 | D.主张重罪轻罚,轻罪免罚 |
“介石先生慧鉴:恩来诸同志回延安称述先生盛德,钦佩无余。先生领导全国民族进行空前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凡我国人无不敬仰。……毛泽东谨启。民国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该史料反映此时()
A.蒋介石尚未叛变革命 |
B.国民党处于国民大革命的领导地位 |
C.中国共产党尚未走向成熟 |
D.在特定时期,阶级矛盾服从于民族矛盾 |
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提出了“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的主张。这表明()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
B.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 |
C.中国共产党放弃了革命领导权 |
D.中共党内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不断滋长 |
1937年7月10日的《蒋介石日记》中写道:“三、倭寇今又反攻卢沟桥,是其不达目的不止也。四、惟我已积极进兵北上备战,或可戢其野心。……此为存亡关头,万不能失守也。动员六师北运增援。如我不有积极准备,示以决心,则不能和平解决也。”下列关于这段材料说法正确的是()
A.客观地反映了蒋介石当时的心态 |
B.国民党奉行积极的全面抗战路线 |
C.只有武力一途能解决卢沟桥事变 |
D.日记不能作为历史学研究的证据 |
法国《人权宣言》被誉为“旧制度的死亡证书”和“新制度的诞生证书”。主要是说这一宣言()
A.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任务彻底完成 |
B.成为美国《独立宣言》的理论依据 |
C.宣告了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
D.以法律形式否定了王权、神权和封建特权 |
恩格斯指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一个唯一的稳固的轴心——一个帝国首相(宰相)。联邦会议……处于这样一种地位,这种地位使其他责任行政权成为不可能,可能的只有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因而使帝国责任大臣无法存在。”材料中 “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表现为()
A.宪法赋予首相国家最高权力 | B.帝国首相拥有内阁的控制权 |
C.帝国首相只对联邦会议负责 | D.内阁大臣均由帝国首相任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