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8年末和1979年初,中国计划者终于(至少是暂时的)抛弃了斯大林经济思想。消费资料部门第一次处于比生产资料部门优先的地位,以满足国内消费和出口的需要。中国的发展战略朝着其东亚邻国非常成功的发展模式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中国不再用砖头加固将其与其他民族隔离开的长城。……。30年来,中国融入全球化的方针与建立市场经济的方针并举,中国的内政和外交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中国,没有围墙。没有围墙的中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才取得了今天如此骄人的成就。
——人民网:俄罗斯《独立报》评论摘要
【材料三】 看到中国的样板使我们对人类的未来充满乐观,中国成功地依靠自己的历史、文化和渗透在工作中的传统价值观实现了现代化。
——人民网:法国《世界报》评论摘要
问题:(1)“文革”结束后至1992年,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其精髓是什么
(2)在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中国的内政和外交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3)指出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成功地依靠自己的历史、文化和渗透在工作中的传统价值观实现了现代化”的3个具体事例。

科目 历史   题型 简答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社会结构的变迁必然导致传统农民脱胎换骨走向现代文明,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请回答下列有关农民的三个问题:
(1)19世纪中后期的东西方都面临着社会重大变革,简述这一时期英国、俄国和中国农村的农民所处的境况。
(2)简要概括20世纪30年代美国、苏联政府对农民政策的异同。
(3)2005年12月世贸组织部长级会议在香港召开时,接近一百个南韩农民代表纷纷纵身跃入维多利亚港,他们穿着橘色救生衣,拿着旗帜在水中来回游动,并挥拳叫嚷。一名男子喊道:“WTO逼我们去死!”。对此,你如何理解?

(15分)论述题。
抗日战争开始时,中国的国际地位无足轻重,没有与强国平等对话的资格。虽然中国人口众多,仍被国际社会视为一个弱国。到了抗日战争后期,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可见,抗日战争使中国大国地位基本确立。
——摘编自《人民日报》上的《抗日战争与中国大国地位的确立》
评材料中关于“抗日战争使中国大国地位基本确立”的观点。(15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就发展红色旅游的总体思路、总体布局和主要措施作出明确规定,表明国家将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强调发展红色旅游既是一项经济工程,更是一项文化工程、政治工程。
请回答:
(1)上海、井冈山、遵义、延安、西柏坡等被国家列入红色旅游景点,结合上述地点发生的重大事件,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发展历程。
(2)“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卢沟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也被国务院列入红色旅游景点,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假如你是导游或者这些景点的解说员,请你向游客简单介绍这些景点反映的日本侵华史实。结合这些景点所反映的史实,概括归纳日本侵华的特点。
(3)请你为红色旅游的发展献计献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荒政十有二……三曰救荒;四曰发赈;五曰减粜;六曰出贷;七曰蠲(免除)赋;八曰缓征;……。凡地方有灾者,必速以闻……州县官逾期一个月内报灾罚俸六个月,一个月外降一级,二个月外降二级,三个月外革职。
——摘自嘉庆《大清会典》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整,如英国1909年颁布一项法案授权成立工商管理局,为失业者提供就业信息;1911年提出国家保险法案,对失去健康和生病者提供了保险。法国1892年的法律为所有的工人确定了最大限度的工作时间10小时;1893年 的法律为工人的安全和健康作了充分的规定,提示还保障工人及其家属的免费医疗。德国也先后颁布了疾病保险法、意外工伤保险法案、老年人及残疾人保险法,以保障工人权利。
——根据世界近现代史资料整理
材料三罗斯福政府在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提出《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摘自《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清朝政府备荒救灾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欧美国家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3)指出材料三的法律出台的背景及其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欧洲向近代的过渡,有三个150年……第二个阶段,从1500到1650年,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阶段,内容是摧毁封建主义,建立近代体制;第三个阶段,从1650到1800年,实际上是民权与专制的斗争,完成了在政治制度上的近代转型。
——摘自朱孝天《为什么欧洲最早进入近代社会》
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中的第三阶段予以论证。(要求:多角度论证,层次分明,史论结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