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二年,明王朝颁布了《大明律》,它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内乱等为“十恶”重罪,属于“常赦所不原”;“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擅为更改变乱成法”等列罪条款又为明律所特有。这些规定
A.表明皇权专制的继续强化 | B.规范内阁机构的运作程序 |
C.协调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 | D.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
孙中山说“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现之,又不能使之遽去。……睹其祸害于未萌,试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瞠乎后也。”体现了材料中“毕其功于一役”的是()
A.民族主义 | B.民权主义 | C.民本主义 | D.民生主义 |
李嵩的《货郎图》(如下图),采用横卷形式,以货郎担为中心,妇女儿童聚散有致,顾盼生情。不大的场面但前围后追,可见老货郎受欢迎的程度。老货郎不胜重荷,前后照应货担,应接不暇,儿童们前呼后拥,顽皮天真、神态各异。画家在热闹中不忘在货担头上添一山鸟,停立观看,本来极动的变为极静,此一衬托足见画家匠心。下列作品中与《货郎图》同属一类的是()
A.《女史箴图》 | B.《游春图》 |
C.《清明上河图》 | D.《墨兰图》 |
王艮(1483~1541),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曾提出“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人条理处”的观点,以下对其观点解读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小生产者小市民阶层的要求和愿望 |
B.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有密切关系 |
C.具有思想启蒙并引领了明后期的思想解放潮流 |
D.具有一定进步性但本质上仍是维护封建专制的 |
1960 年 3 月,戴高乐邀请赫鲁晓夫访问法国,会谈时提出著名的“从大西洋到乌拉尔” 的欧洲建设构想。1966 年 3 月,戴高乐宣布法国退出北约的同时加强了与苏联的关系。1966 年 6 月,戴高乐访问苏联,同勃列日涅夫签订了贸易文化协定以及空间探索和技 术合作协定。材料表明在 20 世纪 60 年代
A.法国日益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
B.出现了苏攻美守的战略态势 |
C.欧洲普遍加强了政治经济联系 |
D.国际格局出现多极化的趋势 |
“政府支出和人们对国家机构的健全重新有了信心,推动了缓慢的和部分的复原。到 了 1939 年,国民收入比萧条深重时期增加了一倍,但仍然少于 1929 年 6 月。来自商 业社会本身的抵制,在没能获得全面复原方面,可能起到了一定作用。”材料表明新政
A.无法彻底恢复美国经济 |
B.是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 |
C.严重阻碍了美国的社会再生产 |
D.使美国避免了走上法西斯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