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天下之盛,扬为首”“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宋元时期,“苏湖熟,天下足”。这些流行语反映的主题是( )
A.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 |
B.江浙逐渐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
C.长江三角洲城市快速发展 |
D.江浙人民的美好生活 |
某一时期后,江西产茶区域进一步扩大,主要集中在环鄱阳湖地区,安义县“茶叶昔无近有,胶源西山最盛”,有位外国人在看到玉山、河口一带漫山遍野的茶树时称:“这里上万亩的土地都种着茶叶,而且大部分土地是最近几年开垦和栽种的”。修水县全县茶殆及乡村,农民80%—90%以此为业,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后 |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
C.中日甲午战争以后 | D.第一次世界大战 |
1862年上海的租界里,曾经空置的小木屋被房东用更高的价格租出去,卖鸦片的洋行转向房地产市场,开发商不再建造小木屋,改建两三层的小楼,以石料作门框,配以黑漆厚木门扇,但到了1864年下半年,新建房屋再次出现空置,在建的房屋也纷纷停工,许多开发商破了产,甚至有人跳黄浦江了。当时上海租界楼市的这些变化,与哪一历史因素关系密切?
A.太平军的东征与失败 | B.英法联军的入侵及其撤离 |
C.轮船招商局的创办与衰落 | 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消长 |
中英《南京条约》中有“领事报关”的条款,规定:洋船至,将船牌、舱口单、报单等件,送交口岸本国领事,领事以此通知海关,于卸货、装货时,“共同查验”,交纳船钞税银,海关即发完税红单,领事凭红单,发回船牌等件,然后出口。这项条款
A.表明中国海关主权丧失 | B.有助于中国海关制度进步 |
C.促进中英贸易迅速增长 | D.使在华洋人取得治外法权 |
有西方学者评价全体选民选举出来的德国下院(德意志帝国议会)时说:“下院是汽车的第五个车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各邦代表组成的联邦议会是最高机构 |
B.德国民主制度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
C.德意志帝国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 |
D.德意志各邦共同推举帝国首相 |
“第三共和国宪法是法国宪法史上绝无仅有的最简短、最经验主义的一部宪法,它的含糊不清、残缺不全可谓是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它既无序言,又无理论说明,所有法律都仅限于分别阐述各个机构的选举、组成、职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一现象
A.是共和派与君主派之间相互斗争又相互妥协的产物 |
B.说明浪漫主义情怀影响法国人对立法和法律的态度 |
C.证明法国人革命激情有余但治国能力远不如英、美 |
D.反映出法国忙于应付普法战争对制定宪法重视不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