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21—22题。
春山夜月
(唐)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21.简要说说本诗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22.有人说这首诗的颔联在篇中如石韫(蕴藏之意)玉,似水怀珠,是全诗精妙之所在。你同意这一看法吗?请谈谈你的理解。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次韵平甫金山会宿寄亲友
王安石
天末海门横北固, 烟中沙岸似西兴
已无船舫犹闻笛, 远有楼台只见灯。
山月入松金破碎, 江风吹水雪崩腾。
飘然欲作乘桴计, 一到扶桑恨未能。
【注】①海门:大海的门户,古代镇江北固山距海比今天要近二三百里。②西兴:浙江杭州萧山西兴镇,范蠡曾筑城于此,吴越曾在此鏖战。③乘桴:乘小筏。孔子有“道不行,乘桴.游于海”。④扶桑:古代神话中海外的大树,据说太阳从这里出来;又传说为东方海中的古国名,旧时指日本。
这首诗描写景物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飘然欲作乘桴计,一到扶桑恨未能”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柳州开元寺夏雨
吕本中
风雨潇潇似晚秋,鸦归门掩伴僧幽。
云深不见千岩秀,水涨初闻万壑流。
钟唤梦回空怅望,人传书至竞沈浮①。
面如田字②非吾相,莫羡班超封列侯。
【注释】①沈(沉)浮:遗失。②田字:六朝名将李安民“面方如田,封侯状也”。
首联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3分)
颔联写“雨”却不着“雨”字,而句句突出“雨”意。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尾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3分)

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小题。(共6分)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从诗中哪些地方可知作者写此诗是在什么季节?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一句中“遥隔”有什么内涵?透露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观魏博何相公猎
张祜
晓出禁城东,分围浅草中。
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
背手抽金镞,翻身控角弓。
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
[注]①魏博,古地名。
诗歌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场景?有什么作用?
结合诗歌后两联,简要分析何相公形象。

阅读下面的诗作,完成小题
《读<山海经>》
陶渊明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对这首诗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这里用的是炎帝的小女儿游东海溺死而变为精卫鸟的典故,意思是精卫鸟常衔西山木石来填海。
B.“刑天舞干戚”中的“舞”字用的生动传神,活灵活现地刻画出了一个胸怀壮志、宁死不屈的威武斗士形象。
C.诗中的“既无虑”、“不复悔”,是说精卫、刑天始终坚持斗争,对死亡无所顾虑,即使是死,也对自己的行为毫不反悔。
D.“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是说,只要有雄心壮志,能够坚持等待,实现愿望的美好时刻就一定会到来。

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平淡自然,别具一格。表面上情绪激动、高昂豪放,其实仍然不失“悠然见南山”的田园风味。
B.诗的开头两句用了对比手法,说精卫力量微弱,又说东海浩瀚,一“小”一“大”突出了精卫的坚强意志。
C.这首诗每句五个字,一共八句,没有对仗句,诗歌的平仄和用韵也比较自由,从体裁来看,是一首五言古体。
D.全诗歌颂了精卫和刑天坚强勇敢的斗争精神,寄托了诗人慷慨不平之情,说明隐居的陶渊明并未忘掉现实。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