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7——21题。
廉范字叔度,京兆杜陵人也,赵将廉颇之后也。汉兴,以廉氏豪宗,自苦陉(地名)徙焉。世为边郡守,或葬陇西襄武,故因仕焉。曾祖父褒,成、哀间为右将军,祖父丹,王莽时为大司马庸部牧,皆有名前世。范父遭丧乱,客死于蜀汉,范遂流寓西州。西州平,归乡里。年十五,辞母西迎父丧。蜀郡太守张穆,丹之故吏,乃重资送范,范无所受,与客步负丧归葭萌。载船触石破没,范抱持棺柩,遂俱沉溺,众伤其义,钩求得之,疗救仅免于死。穆闻,复驰遣使持前资物追范,范又固辞。归葬服竟,诣京师受业,事博士薛汉。京兆、陇西二郡更请召,皆不应,永平初,陇西太守邓融备礼谒范为功曹,会融为州所举案,范知事谴难解,欲以权相济,乃托病求去,融不达其意,大恨之。范于是东至洛阳,变名姓,求代廷尉狱卒。居无几,融果征下狱,范遂得卫侍左右,尽心勤劳。融怪其貌类范而殊不意,乃谓曰:“卿何似我故功曹邪?”范诃之曰:“君困厄瞀乱邪!”语遂绝。融系出因病,范随而养视,及死,竟不言,身自将车送丧致南阳,葬毕乃去。
后辟公府,会薛汉坐楚王事诛,故人门生莫敢视,范独往收敛之。吏以闻,显宗大怒,召范入,诘责曰:“薛汉与楚王同谋,交乱天下,范公府掾,不与朝廷同心,而反收敛罪人,何也?”范叩头曰:“臣无状愚戆,以为汉等皆已伏诛,不胜师资之情,罪当万坐。”帝怒稍解,问范曰:“卿廉颇后邪?与右将军褒、大司马丹有亲属乎?”范对曰:“褒,臣之曾祖;丹,臣之祖也。帝曰:“怪卿志胆敢尔!”因贳之。由是显名。
举茂才,数月,再迁为云中太守。会匈奴大入塞,烽火日通。故事,虏入过五千人,移书傍郡。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热火,营中星列。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待旦将退,范乃令军中蓐食,晨往赴之,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辚藉,死者千余人,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后频历武威、武都二郡太守,随俗化导,各得治宜。建中初,迁蜀郡太守,其俗尚文辩,好相持短长,范每厉以淳厚,不受偷薄之说。成都民物丰盛,邑宇逼侧,旧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灾,而更相隐蔽,烧者日属。范乃毁削先令,但严使储水而已。百姓为便,乃歌之曰:“廉叔度,来何墓?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绔。”在蜀数年,坐法免归乡里。范世在边,广田地,积财粟,悉以赈宗族朋友。
肃宗崩,范奔赴敬陵。时庐江郡掾严麟奉章吊国,俱会于路。麟乘小车,涂深马死,不能自进,范见而愍然,命从骑下马与之。不告而去。麟事毕,不知马所归,乃缘踪访之。或谓麟曰:“故蜀郡太守廉叔度,好周人穷急,今奔国丧,独单是耳。”麟亦素闻范名,以为然,即牵马造门,谢而归之。世伏其好义,然依倚大将军窦宪,以此为讥。卒于家。
初,范与洛阳庆鸿为刎颈交,时人称曰:“前有管、鲍,后有庆、廉。”鸿慷慨有义节,位至琅邪、会稽二郡太守,所在有异迹。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归葬服竟,诣京师受业 竟:完毕
B.吏以闻,显宗大怒 闻:使……听到
C.世伏其好义 伏:佩服
D.谢而归之 谢:谢绝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以防火灾,而更相隐蔽 B.故因仕焉
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置杯焉则胶
C.命从骑下马与之 D.欲以权相济
失其所与,不智 乃入见。问:“何以战?”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廉范“情深义重”“乐于助人”的一项是( )
A.范抱持棺柩,遂俱沉溺
范乃毁削先令,但严使储水而已
B.范知事谴难解,欲以权相济,
范见而愍然,命从骑下马与之
C.故人门生莫敢视,范独往收敛之
初,范与洛阳庆鸿为刎颈交,时人称曰:“前有管、鲍,后有庆、廉。”
D.范世在边,广田地,积财粟,悉以赈宗族朋友。
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热火,营中星列。
20.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廉范孝顺重情、乐于助人、有勇有谋、善于治民,常常为人称颂。
B.成都物产丰盛,房屋之间很窄,从前的条令禁止百姓晚上活动,防止火灾,百姓都躲在家里,但火灾每天都会发生。
C.廉范后来被征聘到公府,恰逢薛汉因为楚王的案子被处死,他的故人、门生都不敢探视,只有廉范前去替薛汉收殓安葬。
D. 廉范一生都在边境做官,广泛开垦田地,囤积粮食财物,全部接济了宗族、朋友。
2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故事,虏入过五千人,移书傍郡。
(2)其俗尚文辩,好相持短长,范每厉以淳厚,不受偷薄之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亡去不义亡:逃跑 |
B.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戮力:拼力厮杀 |
C.秦时与臣游游:交好 |
D.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造册 |
下面加点字解释,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
B.臣为韩王送沛公若属皆且为所虏 |
C.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
D.所以遣将守关者……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倶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沛公“善于应变”和项羽“优柔寡断”的一组是
A.①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②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
B.①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②项王默然不应 |
C.①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②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
D.①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②项王默然不应 |
下列对选段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为项伯的侠义所感动,于是就与他结拜为兄弟,并结成儿女亲家。 |
B.项羽为人善良,宽容大度,所以不计前嫌,接受刘邦道歉,与之和解。 |
C.范增老谋深算,深知刘邦有称王的野心,所以多次暗示项羽除掉刘邦。 |
D.项伯为人仗义,主持公道,所以他在项庄舞剑时挺身而出,保护刘邦。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后面问题。
洧南居士传归有光
洧南居士者,姓杜氏,名孟乾。其先自魏滑徙扶沟,邑居洧水南,故以为号。曾祖清,以明经任大同经历;祖璿,赠户部主事;父绍,进士,官户部主事。居士少为诸生,已有名,岁大比①,督学第其文为首,而户部乃次居四。时户部得举,人曰:“此子不欲先其父耳。”久之,竟不第。
贡②入太学,选调清苑主簿,庀马政。却礼币之赠,数言利病□太守。又欲开郎山煤,导九河。诸所条画,皆切于时,太守嗟异之。会创芦沟河桥,雷尚书檄入郡选其才,得清苑主簿而委任焉。然苑人爱其仁恕,及闻居士之孙化中举于乡,喜相谓曰:“固知吾杜母□有后也。” 升泸州经历,丁内艰,服阕,改巩昌。至则陈茶马利病,太守器其能,郡事多咨焉。竟卒于官,年五十。
居士为学精博,尤长于诗。所交皆知名士。平生尚气轻财,收恤姻党,字孤寡,不惮分产畀之。县中有事,皆来取决,伉直不容人之过,族人子弟,往往遭挞楚。然未尝宿留③于中,皆敬服,而怨讟者鲜矣。
初,洧水东折,岁久,冲淤转而北。居士力言于令,改浚以达于河,扶沟人赖其利。居士于家事不訾省,闻有善书,多方购之。建书楼,且戒子孙善保守,刻石以记。
君既没其从父弟孟诗状其行如此嘉靖四十四年化中登进士,明年,为邢州司理。隆庆三年,吴郡归有光,化中同年进士也,来为司马,因采孟诗语,着之其家传。
归子曰:大梁固多奇士,尤以诗名。吾读洧南诗,意其人必超然埃壒之表。及为小官,似非所屑,顾必欲有以自见。乃知古人之志行所存不可测也。视世之规规谫谫,无居士之高情逸兴,虽为官,□能辨治哉?化中盖深以予言为然云。
(选自《震川先生文集》,有删改)
【注】①大比,三年一次,在省城举行,中者称举人。②“贡”,封建时代给朝廷荐举人才。③宿留,谓存之于心。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却礼币之赠拒绝 |
B.而户部乃次居四次序 |
C.丁内艰,服阕服丧期满 |
D.居士于家事不訾省计算 |
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数言利病□太守
②固知吾杜母□有后也
③□能辨治哉?
A.① 于② 其③ 却 | B.① 于② 之③ 岂 |
C.① 以② 之③ 却 | D.① 以② 其 ③ 岂 |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君既没其从父/弟孟诗状其行如此/嘉靖四十四年化中登进士 |
B.君既没/其从父弟孟诗状其行/如此/嘉靖四十四年化中登进士 |
C.君既没/其从父弟孟诗状其行如此/嘉靖四十四年/化中登进士 |
D.君既没其从父/弟孟状其行/如此/嘉靖四十四年/化中登进士,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洧南居士年轻时候就有才名,文章写得好,户部曾想举荐他,但他却不愿意官位列在他父亲的前面;很长时间,居然考试不中。 |
B.清苑百姓听说居士的孙子杜化中乡试中举后,都替居士有这样优秀的后人而高兴,他的孙子到巩昌任职以后,深得太守器重。 |
C.洧南居士为人刚直,对族人子弟要求极严,常有人因过错而遭其鞭打,但族人子弟都很敬重信服他,即使受责罚也很少有人怨恨。 |
D.归有光与洧南居士的孙子杜化中是同科进士;归有光为邢州司马时,根据洧南居士堂弟孟诗的有关叙述,为洧南居士作家传。 |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面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诸所条画,皆切于时,太守嗟异之。
②至则陈茶马利病,太守器其能,郡事多咨焉。
(2)请根据最后一段中作者的议论,概括洧南居士的主要品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卒保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况臣孤苦,特为尤甚尤甚:更严重 |
B.过蒙拔擢,宠命优渥拔擢:提拔,提升 |
C.皇天后土,实所共鉴共鉴:共同审察 |
D.庶刘侥幸,卒保余年庶:差不多 |
下列句子与“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 B.沛公安在 |
C.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 D.臣以供养无主 |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密在这之前很少做官,显示了他无意以名誉节操来炫耀。 |
B.文字融入了作者强烈的感情,在述说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时,是通过叙事来表达的。 |
C.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式,铿锵有力,感情热切,具有说服力;运用“乌鸟私情”“结草”等故事来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
D.作者在文字中多写孝道,但并没有把孝情一泻到底,而是用理性对感情加以节制,使它在不同的层次中,不同的前提下出现。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译文:
(2)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德胜,濠人。为元义兵长,善马槊,每战先登。隶王忙哥麾下,察其必败。太祖取滁阳,德胜母在军中,乃弃其妻子来从。太祖喜,赐之名,为帐前先锋。从取铁佛冈,攻三汊河,破张家寨,克全椒、后河诸寨。援六合,中流矢,几殆。击鸡笼山,捣乌江,下和州、含山。夜袭陈埜先营,拔板门、铁长官二寨,遂取仪真。授总管府先锋。从渡江,下太平,克芜湖、句容、溧水、溧阳,皆有功。从常遇春败蛮子海牙于采石,破陈兆先营于方山,下集庆,功最。从徐达取镇江,破苗军水寨。下丹阳、金坛,平宁国。转领军先锋。取广德,破张士诚水寨。复从遇春攻常州,解牛塘围,复广德、宁国。取江阴,攻常熟,擒张士德。从攻湖州。宜兴叛,还兵定之。擢中翼左副元帅。陈友谅犯龙江。龙江第一关曰虎口城,太祖以属德胜。友谅至,力战。伏兵起,友谅大败。遂复太平。下铜陵临山寨,略黄山桥及马驮沙,征高邮。有功,进后翼统军元帅。
从太祖西征,破安庆水寨,乘风溯小孤山。距九江五里,友谅始知,仓皇遁去。遂克九江,徇黄梅、广济,克瑞昌、临江、吉安,还下安庆。进克抚州,取新淦。讨南昌叛将,复其城,炮伤肩。授佥江南行枢密院事。与朱文正、邓愈共守南昌。平罗友贤于池州,破友谅将于西山。复临江、吉安、抚州。未獉几獉,友谅大举兵围南昌。德胜帅所部数千,背城逆战,射杀其将,敌大沮。明日复合环城数匝友谅亲督战昼夜攻城且坏德胜帅诸将死战且战且筑城坏复完。暮坐城门楼,指挥士卒。 弩中腰膂,镞入六寸,拔出之,叹曰:“吾自壮岁从军,伤矢石屡矣,无重此者。丈夫死不恨,恨不能 扫清中原耳。”言毕而绝,年三十九。追封梁国公,谥武桓,列祀功臣庙,配享太庙。
德胜刚直沉鸷,驭下严肃。未尝读书,临机应变,动合古法。平居笃孝友如修士。友谅围南昌八十五日,先后战死者凡十四人。
4.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德胜母在军中,乃弃其妻子来从妻子:妻子儿女 |
B.援六合,中流矢,几殆几殆:差点死去 |
C.未几,友谅大举兵围南昌未几:没过不久 |
D.德胜刚直沉鸷沉鸷:深沉阴鸷 |
5.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日复合/环城数匝/友谅亲督战昼夜/攻城且坏/德胜帅诸将死战/且战且筑/城坏复完/ |
B.明日复合/环城数匝/友谅亲督战/昼夜攻/城且坏/德胜帅诸将/死战且战/且筑城坏复完/ |
C.明日复合/环城数匝/友谅亲督战/昼夜攻/城且坏/德胜帅诸将死战/且战且筑/城坏复完/ |
D.明日复合/环城数匝/友谅亲督战昼夜/攻城且坏/德胜帅诸将/死战且战/且筑城坏复完/ |
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德胜作战勇猛,常常身先士卒,治军严整,屡建战功,官位也不断提升,死后被追封为梁 国公,附祭于太庙。 |
B.作为帐前先锋,赵德胜跟从太祖夺取铁佛冈,攻打三汊河,连战连捷,在攻克全椒寨战斗 中,中乱箭差点死去。 |
C.赵德胜在龙江第一关虎口城大战陈友谅,最终用伏兵打败了陈友谅,收复了太平。之后 还攻下了铜陵临山寨。 |
D.赵德胜在明朝的建立过程中,跟从朱元璋、常遇春、徐达等名将作战,最终在南昌保卫战 中中箭身亡。 |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自壮岁从军,伤矢石屡矣,无重此者。丈夫死不恨,恨不能扫清中原耳。
(2)未尝读书,临机应变,动合古法。平居笃孝友如修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范雎至秦,王庭迎,谓范雎曰:“寡人宜以身受令久矣。今者义渠之事急,寡人日自请太后。今义渠之事已,寡人乃得以身受命。躬窃闵然不敏。”敬执宾主之礼,范雎辞让。
是日见范雎,见者无不变色易容者。秦王屏左右,宫中虚无人,秦王跪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有间,秦王复请,范雎曰:“唯唯。”若是者三。
秦王跽曰:“先生不幸教寡人乎?”
范雎谢曰:“非敢然也。臣闻始时吕尚之遇文王也,身为渔父而钓于渭阳之滨耳。若是者,交疏也。已,一说而立为太师,载与俱归者,其言深也。故文王果收功于吕尚,卒擅天下而身立为帝王。即使文王疏吕望而弗与深言,是周无天子之德,而文、武无与成其王也。今臣,羁旅之臣也,交疏于王,而所愿陈者,皆匡君臣之事,处人骨肉之间。愿以陈臣之陋忠,而未知王心也,所以王三问而不对者是也。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知今日言之于前,而明日伏诛于后,然臣弗敢畏也。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不足以为臣耻。五帝之圣而死,三王之仁而死,五霸之贤而死,乌获之力而死,奔、育之勇而死。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处必然之势,可以少有补于秦,此臣之所大愿也,臣何患乎?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而昼伏,至于蔆水,无以餬其口,坐行蒲伏,乞食于吴市,卒兴吴国,阖庐为霸。使臣得进谋如伍子胥,加之以幽囚,终身不复见,是臣说之行也,臣何忧乎?箕子、接舆,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无益于殷、楚。使臣得同行于箕子、接舆,漆身可以补所贤之主,是臣之大荣也,臣又何耻乎?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向秦耳。足下上畏太后之严,下惑奸臣之态,居深宫之中,不离保傅之手,终身暗惑,无与照奸,大者宗庙灭覆,小者身以孤危。此臣之所恐耳!若夫穷辱之事,死亡之患,臣弗敢畏也。臣死而秦治,贤于生也。”
秦王跪曰:“先生是何言也!夫秦国僻远,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至此,此天以寡人慁①先生,而存先王之庙也。寡人得受命于先生,此天所以幸先王而不弃其孤也。先生奈何而言若此!事无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无疑寡人也。”范雎再拜,秦王亦再拜。
①慁:hùn,烦扰。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有间,秦王复请有间:一会儿
可以少有补于秦少:减少
臣死而秦治治:治理得好
D.下惑奸臣之态惑:受迷惑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不足以为臣耻
B.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不足以为臣耻
C.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不足以为臣耻
D.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不足以为臣耻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睢先对秦王进行试探,看看他是否愿意摆脱骨肉之亲和左右大臣的羁绊,听信自己的主张,所以三问而不对。 |
B.吕尚遇到文王的时候,关系生疏。文王却一与他交谈,就任命他做太师,最终据有天下而成为帝王。 |
C.范睢担心自己像伍子胥那样进献谋略,却被禁闭起来,又担心自己会得到像箕子、接舆那样装作发狂的耻辱,因而不敢向秦王陈述自己的意见。 |
D.范睢说秦王时,并没有采取那种锋芒毕露,咄咄逼人的架势,揭示出秦国现实政治问题的严重性和危险性,点到为止,留待秦王自己去深思。 |
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向秦耳。
(2)秦王跪曰:“先生是何言也!夫秦国僻远,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至此,此天以寡人慁先生,而存先王之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