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11题。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也。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时人多谓之痴。
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
籍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与决赌。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及将葬,食一蒸肫,饮二斗酒,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毁瘠骨立,殆致灭性。裴楷往吊之,籍散发箕踞①,醉而直视,楷吊唁毕便去。或问楷:“凡吊者,主哭,客乃为礼。籍既不哭,君何为哭?”楷曰:“阮籍既方外之士,故不崇礼典。我俗中之士,故以轨仪自居。”时人叹为两得。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行。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
籍尝于苏门山遇孙登,与商略终古及栖神②导气之术,登皆不应,籍因长啸而退。至半岭,闻有声若鸾凤之音,响乎岩谷,乃登之啸也。遂归著《大人先生传》,其略曰:“世人所谓君子,惟法是修,惟礼是克。手执圭璧,足履绳墨。行欲为目前检,言欲为无穷则。少称乡党,长闻邻国。上欲图三公,下不失九州牧。独不见群虱之处裈③中,逃乎深缝,匿乎坏絮,自以为吉宅也。行不敢离缝际,动不敢出裈裆,自以为得绳墨也。然炎丘火流,焦邑灭都,群虱处于裈中而不能出也。君子之处域内,何异夫虱之处裈中乎!”此亦籍之胸怀本趣也。
注 ①箕踞:坐时两腿前伸,形如箕。②栖神:道家存养真性、保其元神的修炼之术。③裈(kūn):裤子。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者求止,籍留与决赌     赌:赌博       B.毁瘠骨立,殆致灭性     性:性命,生命
C.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行   怿:高兴       D.惟法是修,惟礼是克     克:能守持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②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B.①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①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①独不见群虱之处裈中      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9.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阮籍“傲然独得”和“不拘礼教”的一组是  
A.①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②毁瘠骨立,殆致灭性
B.①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   ②食一蒸肫,饮二斗酒,然后临诀
C.①散发箕踞,醉而直视       ②嵇喜来吊,籍作白眼
D.①直言穷矣,举声一号       ②登皆不应,籍因长啸而退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阮籍志向远大,性情放荡不羁。他博览群书,特别喜欢老庄的作品;他爱喝酒善弹琴,是魏晋时期的名士。
B.尽管有大济苍生之志,但身处多事之秋,阮籍只能耽于酒中。他看清钟会与自己谈论时事的真面目,借醉酒避免了招来罪过。
C.阮籍擅青白眼。遇礼法之徒,白眼以对;同道之人,青眼有加,因而当嵇康带着酒挟着琴来造访时,他非常高兴。
D.阮籍曾经与名士孙登相遇,与他谈论有关存养真性、保其元神的修炼之术,孙登未作应答,阮籍归著《大人先生传》,对孙登作了一番嘲讽。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籍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3分)
⑵行欲为目前检,言欲为无穷则
⑶君子之处域内,何异夫虱之处裈中乎?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1)故夫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节选自《逍遥游》)
(2)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塗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塗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塗中。”
惠子梁,庄子往见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节选自《秋水》)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夫效一官,行比一乡知:知识
B.旬有五日而后反:通“返”,返回
C.惠子梁,庄子往见之相:做相国
D.谓惠子曰或:有人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夫列子御风行,泠然善也②德合一君,征一国者
B.①庄子往见②及其所既倦
C.①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②于是余有叹焉
D.①亦若此②死已三千岁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句是()

A.俨骖騑于上路 B.虽然,犹有未树也。
C.奚惆怅而独悲 D.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无己”“无功”“无名”,也即“无所待”,就要构建一个富于灵性的、充满无限自由的、和谐广大的精神世界,这反映了庄子对绝对心灵自由的追求。
B.“庄子钓于濮水”是中国文人拒绝权势媒聘,坚决不合作的典范,表现了中国文人威武不能屈的道德情操。
C.“惠子相梁”文章比喻巧妙贴切,以鹓雏比喻志向高洁之士,以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尖锐深刻。
D.选文使用了多个寓言故事,使文章充满了奇特的想象,体现了庄子散文的独特风格,他的人格魅力和文章魅力融为一体。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夫 鹓 雏 发 于 南 海 而 飞 于 北 海 非 梧 桐 不 止 非 练 实 不 食 非 醴 泉 不饮。
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2分)
(1)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2)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3)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塗中乎?
(4)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曰:“君之欲见之也,何为也哉?”
(万章)曰:“为其多闻也,为其贤也。”
(孟子)曰:“为其多闻也,则天子不召师,而况诸侯乎?为其贤也,则吾未闻欲见贤而召之也。缪公亟见于子思,曰:‘古千乘之国以友士,何如?’子思不悦,曰:‘古之人有言,曰事之云乎,岂曰友之云乎?’子思之不悦也,岂不曰:‘以位,则子,君也,我,臣也,何敢与君友也?以德,则子事我者也,奚可以与我友?’千乘之君求与之友而不可得也,而况可召与?”……
“欲见贤人而不以其道,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夫义,路也;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万章下.7》)
(1)用原文词句填空。(3分,每空1分)
国君如果真心要与有才德的贤者交往,就不能以平等的关系□之,更不能以高高在上的姿态□之,而应以恭敬的态度□之。
(2)结合上面选段,谈谈孟子待人接物的准则是什么?


阅读下面三个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一)六国之君,虐用其民,不减始皇、二世,然当是时百姓无一人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养之,不失职也。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鲁无能为者,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
始皇初欲逐客,用李斯之言而止。既天下,则以客为无用。于是任法不任人,谓民可以恃法而治,谓吏不必才,取能守吾法而已。故堕名城,杀豪杰,民之秀异者散而归田亩,向之食于四公子、吕不韦之徒者,皆安归哉?不知其能槁项黄馘以老死于布褐乎?抑将辍耕太息以俟时也?秦之乱虽成于二世,然使始皇知畏此四人者,有以处之,使不失职,秦亡不至若是其速也。
(节选自苏轼《六国论》)
(二)尝读六国世家,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於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安於其间矣。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於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矣。至使秦人得间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节选自苏辙《六国论》)
(三)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秦也。当是时,东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作,强食而弱肉者,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无虚岁。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节选自李桢《六国论》)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既(吞并,兼并)天下,则以客为无用②(私下)怪天下之诸侯
③盖未尝不(过失)其当时之士④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弃)秦
⑤天下诸侯已自(困窘,疲惫不堪)矣⑥未可专以(有罪的)秦也
(看待)秦无异也⑧兵连祸结,(竟然)无虚岁

A.①④⑤⑦ B.①②⑤⑧ C.②③⑥⑦ D.③④⑥⑧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秦亡不至若是其速也②斯用兵效也
B.①于是任法不任人②项王瞋目叱之
C.①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②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D.①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②所以游目骋怀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苏轼对比分析六国“不即亡”而秦速亡的原因,突出强调士的作用,认为要善于安置人才,这样,能者不为乱,庸者无力为乱,社会才能安稳。
B.苏辙认为“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的条件是“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
C.苏辙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在于不知佐韩、魏以摈秦,“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
D.李桢认为六国由于未占据有利地势,又未得天助,否则,其中的任何一个国家也可以像秦国一样一统天下。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每句3分)
(1)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於内,以阴助其急。


(2)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语段,完成小题。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对文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父曰“左”绐,倦怠 B.项王自不得脱度,估计,揣摩
C.以故汉追之及,动词,赶上 D.为诸君溃围,斩将,旗刈,割,砍

从句式角度看,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然今卒困于此。

A.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B.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C.技经肯綮之未尝。 D.骏马名骓,常骑之。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朴字文伯,东平人也。少举进士,为校书郎,依汉枢密使杨邠。邠与王章、史弘肇等有隙,朴见汉日浅,隐帝年少孱弱,任用小人,而邠为大臣,与将相交恶,知其必乱,乃去郡东归。
周世宗镇澶州,朴为节度掌书记。世宗即位,迁比部郎中。世宗新即位,锐意征伐,已挠群议,亲败刘旻于高平,归而益治兵,慨然有平一天下之志。数顾大臣问治道,选文学之士徐台符等二十人,使作《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及《平边策》,朴在选中。而当时文士皆不欲上急于用武,以谓平定僭乱,在修文德以为先。惟朴等言用兵之策,谓江淮为可先取。世宗已知朴,及见其议论伟然,益以为,引与计议天下事,无不合,遂决意用之。显德三年,征淮,以朴为东京副留守。还,拜户部侍郎、枢密副使,迁枢密使。
世宗之时,外事征伐,而内修法度。朴为人明敏多材智,非当世之务,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
世宗征淮,朴留京师,广新城,通道路,壮伟宏阔,今京师之制,多其所规为。其所作乐,至今用之不可变。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至言诸国兴灭次第云:“淮南可最先取,并必死之寇,最后亡。”其后宋兴,平安四方,惟并独后服,皆如朴言。
六年春,世宗遣朴行视汴口,作斗门,还,过故相李谷第,疾作,仆于坐上,舁归而卒,年五十四。世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四。赠侍中。 (选自《新五代史·周臣传》)
【注】:①比部郎中:唐代刑部官职。②舁(yú):共同抬东西。③钺(yuè):古代一种汉族兵器,权利的象征物。
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朴见汉日浅兴:兴起,建立 B.世宗已知朴雅:向、平日
C.益以为奇:奇怪 D.非当世之务独:只,只有

下列各组句子,全都直接表现王朴“明敏而多材智”的一组是()
①知其必乱,乃去郡东归②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
③外事征伐,而内修法度④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
⑤世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四⑥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⑥ D.②⑤⑥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朴很有政治眼光。他最初依附枢密使杨邠,后发现隐帝任用小人,而杨邠与将相关系不好,料知混乱必然要发生,就离开了他。
B.王朴在众文士主张兴修文教的情况下,主张用武,得到世宗的赏识,并被派征伐江淮,回后,被提拔为户部侍郎。
C.王朴不仅多才多艺,精通哲学、音律、历法,还善于搞城市建设,将开封改造得大路通畅,壮伟宏阔。
D.王朴视察汴河口,返回时到原的丞相李谷家拜访,发病,倒在座位上,回家后就逝世了。世宗伤心地用玉钺触地。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
(2)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