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浪淘沙·云藏鹅湖山 
章谦亨
台上凭栏干,犹怯春寒。被谁偷了最高山?将谓六丁移取去,不在人间。
却是晓云闲,特地遮拦。与天一样白漫漫。喜得东风收卷尽,依旧追还。
注 ①六丁:道教中的火神。
(1)有人说,“偷”字在词中最为传神,试加以分析。
(2)作者观赏鹅湖山时的心情怎样?试作简要赏析。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一词多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长安秋望
赵嘏
云物①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②。
【注】①云物:云雾。②“南冠”“楚囚”,典出《左传》,为囚徒的代称。
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从意境和手法两个角度分析写景的妙处。(6分)
请结合“篱菊”“渚莲”“鲈鱼”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5分)

夏意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夏夜追凉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①对这两首诗,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诗“石榴开遍透帘明”一句,用石榴花开写出夏日的燥热,与首句“夏席清”形成对比。
B.从苏诗末句的“梦觉”二字可以看出,前三句写的是午睡前的情景。
C.杨诗中的“追凉”意即“觅凉”、“取凉”,但与“觅”、“取”相比,“追”更能体现对“凉”的渴望。
D.杨诗首句点明追凉之因;末句“不是风”三字,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②两首诗都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描写手法,请对此做简要赏析。

自叙杜荀鹤
酒瓮琴书伴病身,熟谙时事乐于贫。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
诗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不容真。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
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熟谙”一句,透露出诗人对社会的不满,也暗示出上句所写“病身”的原因。
B.颔联上下对仗,一取一舍,斩截有力,进一步表现出诗人对闲逸生活的追求。
C.“不容真”三字揭示了志士仁人和黑暗社会之间的尖锐矛盾,流露出悲愤之情。
D.本诗以议论为主,但议而不空,议论中突出了形象的特点,饱含着浓郁的感情。

②你在这首诗中读到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倦夜
杜 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诗人以“情眼”观景、摄景,融情于景,诗人描写了怎样的景?抒发了什么情?

[中吕]朝天子・秋夜客怀
元・周德清
月光,桂香,趁着风飘荡。砧声催动一天霜。过雁声嘹亮。叫起离情,敲残愁况。夜凉,枕凉,不许愁人强。
“月光,桂香,趁着风飘荡”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分析“过雁声嘹亮。叫起离情,敲残愁况”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