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起,北京市专业气象台制作了红叶观赏指数(黄栌等植物叶片变红的比例越大,指数越高,它是确定最佳观赏区的依据),每天向社会公布。下表是2012年依据红叶观赏指数预报的部分数据。读表,回答各2题。
| 日期 |
最佳观赏区 |
| 10月17日 |
海拔400米以上山区 |
| 10月31日 |
海拔200米以上山区 |
| 11月10日 |
全市 |
影响红叶观赏指数的最主要因素是
| A.降水 | B.地形 |
| C.风 | D.气温 |
当北京红叶进入观赏尾声时,将出现“漫山红遍,层林尽染”景观的是
| A.新疆喀纳斯 | B.吉林红叶谷 |
| C.南京栖霞山 | D.广东石门谷 |
香港市镇工程将曾经临海的渔村,建成了“水泥森林”般的住宅区。回答各题。新市镇建设给香港带来的影响是
①分散中心区人口压力②扩大了城市的用地规模
③控制了外来人口迁入④加速了逆城市化的进程
| A.①② | B.②④ | C.②③ | D.③④ |
随着香港“水泥森林”面积的扩大,城市
| A.主导风向将发生明显改变 | B.水循环状况受到影响 |
| C.空间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 D.热岛效应会明显减弱 |
下图为某地理兴趣小组野外考察绘制的某地地貌景观及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各题。
形成图中西北部地区地貌景观的主导因素是
| A.风化作用 | B.地壳运动 |
| C.流水侵蚀 | D.流水搬运 |
研究小组在野外利用目视估算法估测地形高度。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在①地估测出山的相对高度 | B.在②地估测出山的相对高度 |
| C.在③地估测出山谷的海拔 | D.在④地估测出谷底的海拔 |
图为我国某乡村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规划图,据图回答各题。
该地区最有可能是
| A.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 |
| B.华中、华南亚热带湿润地区 |
| C.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
| D.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
这种农业产业结构最有利于
| A.推动农业地域专业化生产 |
| B.推动该地区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
| C.形成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
| D.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
读“甲、乙、丙三地农业商品率、畜牧业比重、种植业比重图”,完成各题。
甲地可能位于
| A.墨累一达令盆地 | B.西欧平原 |
| C.成都平原 | D.潘帕斯草原 |
关于乙、丙两地农业地域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乙为季风水田农业 | B.乙为游牧业 |
| C.丙为混合农业 | D.丙为大牧场放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