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完成题目。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髡钳季布,衣褐衣,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因谓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闲,果言如朱家指。 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 孝惠时,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吕后,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楚人曹丘生,辩士,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闲哉?且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何足下拒仆之深也!”季布乃大悦,引入为上客。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节选自《史记·季荀栾布列传》)
[注]①为气任侠:任性使气霸见义勇为。②嫚(màn):用言辞轻侮。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季布匿僕阳周氏匿:隐瞒。
B.意季布匿其所意:料想。
C.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拜:授官。
D.诸将皆阿吕后意阿:迎合。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数被嗟异数:多次
B.以功除岷州刺史除:授予官职
C.尽用市药市:买
D.讼者多两让而止两:再次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讽帝大征四方奇技讽:劝告
B.咸私哂其矫饰焉哂:讥笑
C.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遇:优待
D.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务:致力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射为戏,竟死时性竟死:竟然因此而死。
B.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将兵:将领和士兵。
C.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曲折:指行军的弯曲道路。
D.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结发:指刚成年的时候。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城之不拔者二耳。拔:被攻取。
B.齐人未附。附:归附。
C.使老弱女子乘城。乘:巡视。
D.齐人追亡逐北。北:指败逃者。

1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乃纵反间于燕。
B.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
C.而城中鼓噪从之。
D.燕军扰乱奔走。

2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威自京都省之省:探望。
B.不审于何得此绢审:知道。
C.自放驴,取樵炊爨樵:打柴。
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信:使者。

21.以下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①汝归勿遽言②奈并累若属何

A.①你回去后不要惊慌地说这件事
②为什么又把你们一起牵累了呢
B.①你回去后不要惊慌地说这件事
②把你们一起牵累了可怎么办呢
C.①你回去后不要匆忙地说这件事
②把你们一起牵累了可怎么办呢
D.①你回去后不要匆忙地说这件事

②为什么又把你们一起牵累了呢
22.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恒其业恒:固定
B.可以喻大喻:比喻
C.道能讽之讽:背诵
D.遽命道对面草词遽:立即

2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流寓富阳,抑郁无聊 无聊:精神无所寄托
B.益跅弛,不问生产生产:生活与财产
C.殆不自觉也 自觉:自己意识到
D.吾生平感妇翁知我 生平:有生以来,平素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 “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 “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橇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日:“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军垓下壁:驻扎
B.骑能者百余人耳属:隶属
C.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朝着,面向
D.项王身十余创被:遭受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于是项王上马骑②至东城,有二十八骑
B.①令骑将灌婴五千骑追之②不忍杀之,赐公
C.①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罪也②天亡我,我何渡为
D.①愿诸君快战②吾若德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项羽勇猛善战的一组是()
①直夜溃围南出,驰走。②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③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④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
⑤人马俱惊,辟易数里。⑥所杀汉军数百人。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被汉军包围在垓下,夜听四面楚歌,感到大势已去。
B.项羽带骑兵八百余,乘夜突围,过淮河,剩下百余人,到东城,部下剩下二十八骑。
C.为了证明“天之亡我,非战之罪”,项羽奋起神威,持短兵器与汉军接战,斩二将,杀数十百人,叱退汉军数里。
D.乌江亭长请项羽过江,项羽自感无面目再见江东父兄,不愿渡江,最后自刎而死。

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文,完成文后小题。 (共36分)
刘殷,字长盛,新兴人也。高祖陵,汉光禄大夫。殷七岁丧父,哀毁过礼,服丧三年,未曾见齿。时人嘉其至性,竞以谷帛遗之。殷受而不谢,直云待后贵当相酬耳。
弱冠,博通经史,综核群言,文章诗赋靡不该览,性倜傥,有济世之志,俭而不陋,清而不介,望之颓然①而不可侵也。乡党亲族莫不称之。郡命主簿,州辟从事,皆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司空、齐王攸辟为掾,征南将军羊祜召参军事,皆以疾辞。同郡张宣子,识达之士也,劝殷就征。殷曰:“当今二公,有晋之栋楹也。吾方希达如榱椽耳,不凭之,岂能立乎!吾今王母②在堂,既应他命,无容不竭尽臣礼,使不得就养。”宣子曰:“如子所言,岂庸人所识哉!而今而后,吾子当为吾师矣。”遂以女妻之。宣子者,并州豪族也,家富于财,其妻怒曰:“我女年始十四。姿识如此,何虑不得为公侯妃,而遽以妻刘殷乎!”宣子曰:“非尔所及也。”诫其女曰:“刘殷至孝,兼才识超世,此人终当远达,为世名公,汝其谨事之。”张氏性亦婉顺,事王母以孝闻,奉殷如君父焉及,王氏卒,殷夫妇毁瘠,几至灭性。
太傅杨骏辅政,备礼聘殷,殷以母老固辞。骏于是表之,优诏遂其高志,听终养,敕所在供其衣食,蠲其徭赋,赐帛二百匹,谷五百斛。赵王伦纂位,孙秀重殷名,以散骑常侍征之,殷逃奔雁门。及齐王冏辅政,辟为大司马军谘祭酒。既至,谓殷曰:“先王虚心召君,君不至。今孤辟君,君何能屈也?”殷曰:“今殿下以神武睿姿,除残反政,故不敢不至也。”冏奇之,转拜新兴太守,明刑旌善,甚有政能。
属永嘉之乱,没于刘聪。聪奇其才而擢任之,累至侍中、太保、录尚书事。竟以寿终。
《晋书·列传第五十八》
【注】 ①颓然:恭顺的样子。②王母:曾祖母王氏。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竞以谷帛之遗:赠送。
B.骏于是之表:表彰。
C.优诏其高志遂:成全
D.冏之奇:认为奇异

以下各组句子中,能直接表明“刘殷至孝”的一组是()

A.①服丧三年,未曾见齿②望之颓然而不可侵也
B.①殷七岁丧父,哀毁过礼②事王母以孝闻
C.①皆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②无容不竭尽臣礼,使不得就养
D.①殷夫妇毁瘠,几至灭性②优诏遂其高志,听终养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殷七岁丧父,居丧期间悲哀超于常人,长达三年的时间里,从不露齿而笑。为奉养曾祖母王氏,放弃了多次做官的机会,他的孝顺也为张宣子所赞赏。
B.刘殷刚成年,就广泛地学习。阅读文章诗赋,精通经史;他性情洒脱。有济世的志向,节俭而不鄙陋,看上去恭顺而不可侵犯。
C.征南将军羊祜征召刘殷任参军事,他称病推辞。同郡张宣子不赞同他的做法,认为刘殷是庸人的见识,但竟佩服刘殷的孝心和才华,把女儿嫁给了他。
D.适逢乱世,刘殷多次放弃为官,但齐王司马冏辅政时,征入刘殷任大司马军谘祭酒,刘殷应召到任,后又调任新兴太守,政绩突出。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殷受而不谢,直云待后贵当相酬耳。
⑵姿识如此,何虑不得为公侯妃,而遽以妻刘殷乎。
⑶既至,谓殷曰:“先王虚心召君,君不至。今孤辟君,君何能屈也?”
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莱,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拾而掷去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管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23分。其中,选择题9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4分;翻译题10分。)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卒保馀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凡在故老,犹蒙矜:自夸。
B.历职郎署,本宦达图:希图,谋取。
C.宠命优渥,岂敢盘桓 盘桓:犹疑不决。
D.刘侥幸,卒保余年庶:或许。

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是臣尽节陛下之日长②州司临门,急星火
③伏惟圣朝孝治天下④臣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A.两个“于”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
B.两个“于”字不同,两个“以”字也不同。
C.两个“于”字相同,两个“以”字不同。
D.两个“于”字相同,两个“以”字也相同。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密在年轻时就在蜀汉做官,自陈宦历,称颂君恩,表明辞职与“名节”无关,以求皇帝谅解。
B.文字融入了作者强烈的感情,在述说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时,是通过叙事来表达的。
C.作者在文中将孝情一泻到底,没有用理性对感情加以节制,使孝情在不同的层次中,不同的前提下出现。
D.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式,铿锵有力,感情热切,具有说服力;运用了“乌鸟”“结草”等故事来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李密在《陈情表》的最后两段的重点落在辞官养亲上,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展开的?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来。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⑵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⑶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贡问:“师与商①也孰贤?”子日:“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②与?”子日:“过犹不及。”(《论语·先进第十一》)
材料二: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第六》)
(1)请你根据上两段材料,简要概括“中庸”的含义。
(2)你如何看待“中庸”?

阅读下面的《论语·为政》选段,回答问题。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注:孟懿子为鲁国大夫,孟武伯为孟懿子的儿子。)
(1)以上材料体现了孝的四个境界,最基本的是,最高的境界是 (请用原文回答,2分)
(2)结合以上任意两则材料并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做到孝?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