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 “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 “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橇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日:“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王军壁垓下壁:驻扎 |
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属:隶属 |
C.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向:朝着,面向 |
D.项王身被十余创被:遭受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于是项王乃上马骑②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
B.①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②不忍杀之,以赐公 |
C.①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②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
D.①愿为诸君快战②吾为若德 |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项羽勇猛善战的一组是( )
①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②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③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④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
⑤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⑥所杀汉军数百人。
A.①②⑥ | B.①③⑤ | C.②③④ | D.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被汉军包围在垓下,夜听四面楚歌,感到大势已去。 |
B.项羽带骑兵八百余,乘夜突围,过淮河,剩下百余人,到东城,部下剩下二十八骑。 |
C.为了证明“天之亡我,非战之罪”,项羽奋起神威,持短兵器与汉军接战,斩二将,杀数十百人,叱退汉军数里。 |
D.乌江亭长请项羽过江,项羽自感无面目再见江东父兄,不愿渡江,最后自刎而死。 |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孟子曰:“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①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非圣人而能若是乎?而况于亲炙之者乎?”
[注释] ①顽:贪婪。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②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孟子在这段话中论述了什么问题?表明了自己什么主张?(用自己的话回答)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孟子谓宋勾践曰①:“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
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
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注释] ①宋勾践:人名,身世不详。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②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
③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在文中提出一个什么主张?(用自己的话回答)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子畏于匡,曰:“文工既殁,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互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注 兹:此,这里;后互者:后继者。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王既殁,文不在兹乎?
(2)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表面上看来,孔子说的这番话有点狂妄,但实际上表现了他人格的伟大。具体说他的伟大表现在哪里?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为正?”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注阙如:搁置疑问,存疑;中:得当翻译上面选段中画线的句子。
(1)有是哉,子之迂也!
(2)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孔子认为做事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卫公子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翻译上面选段中画线的句子。
(1)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
(2)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丈、武之道焉。子贡认为孔子的学问是从哪里学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