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孟子曰:“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①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非圣人而能若是乎?而况于亲炙之者乎?”
[注释] ①顽:贪婪。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②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孟子在这段话中论述了什么问题?表明了自己什么主张?(用自己的话回答)
阅读下面文言文。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怒:愤怒 |
B.《齐谐》者,志怪者也志:记载 |
C.去以六月息者也去:离开 |
D.而控于地而已矣控:落下 |
以下各组句子中,表现大鹏鸟“有待”的一组是()
A.①化而为鸟,其名为鹏。②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
B.①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②去以六月息者也 |
C.①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②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
D.①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②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逍遥游》起笔即以极度夸张的手法描述了巨鲲变化为大鹏的不凡过程,使人感到惊骇万分,神奇莫测。当然,这样的鱼和鸟是现实生活中绝对没有的。 |
B.这个巨大的鹏鸟还要腾空而起,乘风做万里游。庄子对鹏飞冲天的情景,作了具体细致的描写和生动的形容,目的要给这个寓言故事造成一种神秘的气氛。 |
C.庄子用漫画式的笔触刻画了蜩与学鸠对大鹏鸟的奚落和嘲笑,其自鸣得意的口吻正表现出这两个小虫本身的可笑和可怜,亦说明“小知不及大知”的道理。 |
D.《逍遥游》的核心思想,旨在说明人应当活得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轻松自如。在庄子看来,即使是腾空高飞的大鹏,也仍然“有所待”,算不上“逍遥游”。 |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⑵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现代汉语。先是,安定太守受取狼籍,凉州刺史、汉阳大守并老弱不堪任职,而皆倚恃权贵,不遵法度。
又恶绝宦官,不与交通,于是中外并怨,遂共诬规货赂群羌;天子玺书诮让相属。
皇甫规,字威明,安定朝那人也。永和六年,西羌大寇三辅,围安定,征西将军马贤将诸郡兵击之,不能克。规虽在布衣,见贤不恤军事,审其必败,乃上书言状。寻而贤果为羌所没。郡将知规有兵略,乃命为功曹,使率甲士八百,与羌交战。斩首数级,贼遂退却。
太山贼叔孙无忌侵乱郡县,中郎将宗资讨之未服。公车特征规,拜太山太守;规到官,广设方略,寇贼悉平。至冬,羌遂大合;朝廷为忧。三公举规为中郎将,持节监关西兵,破之,斩首八百级。诸羌慕规威信,相劝降者十余万。明年,规因发其骑共讨陇右,而道路隔绝,军中大疫,死者十三四。规亲入庵庐,巡视将士,三军感悦。东羌遂遣使乞降,凉州复通。先是,安定太守受取狼籍,凉州刺史、汉阳大守并老弱不堪任职,而皆倚恃权贵,不遵法度。规到州界,悉条奏其罪,或免或诛。羌人闻之,翕然反善。
规出身数年,持节为将,拥众立功。还督乡里,既无他私惠,而多所举奏。又恶绝宦官,不与交通,于是中外并怨,遂共诬规货赂群羌;天子玺书诮让相属。规惧不免,上疏自讼曰:“云臣私报诸羌,谢其钱货。若臣以私财,则家无担石;如物出于官,则文簿易考。就臣愚惑,信如言者,前世尚遗匈奴以宫姬,镇乌孙以公主。今臣但费千万,以怀叛羌。则良臣之才略,兵家之所贵,将有何罪,负义违者乎?今见覆没,耻痛实深。传称‘鹿死不择音’谨冒昧略上。”
征拜度辽将军,至营数月,上书荐中郎将张奂以自代。曰:“臣闻人无常俗,而政有治乱;兵无强弱,而将有能否。伏见中郎将张奂,才略兼优,宜正元帅,以从众望。若犹谓愚臣宜充军事者,愿乞冗官,以为奂副。”朝廷从之,以奂代为度辽将军,规为使匈奴中郎将。论曰:孔子称“其言之不怍,则其为之也难”。察皇甫规之言,其心不怍哉!夫其审己则干禄,见贤则委位。故干禄为不贪,而委位不求让;称己不疑伐,而让人无惧情。故能功成于戎狄,身全于邦家也。
(节选自《后汉书·皇甫规传》)下列各句中加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见贤不恤军事恤:忧虑,担忧。 |
B.谢其钱货谢:谢绝,推辞 |
C.以怀叛羌怀:安抚,使……归附 |
D.故干禄不为贪干:求取,追求。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规因发其骑共讨陇右②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
B.①前世尚遗匈奴以宫姬②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
C.①既无他私惠,而多所举奏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
D.①则良臣之才略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下面四组句子中,分别表现皇甫规“有威望”、“讲操守”的一组是
A.①规亲入庵庐,巡视将士②斩首数级,贼遂退却 |
B.①广设方略,寇贼悉平②上书荐如郎将张奂以自代 |
C.①羌人闻之,翕然反善②恶绝宦官,不与交通 |
D.①相劝降者十余万②既无他私惠,而多所举奏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羌大举进攻安定城,皇甫规此时虽为平民百姓,却能大胆上书朝廷,陈述自己对边疆事的看法,自此开启了他的戎马人生。 |
B.皇甫规调动西羌骑兵一起讨伐陇右,中途军中发生瘟疫,他不顾个人安危,前往羌人营帐巡察看望将士,三军为之动容,敌人也为此派使请降。 |
C.面对自己遭人诬陷的情形,皇甫规无所畏惧,上书皇帝,据理力争,摆明事实,为自己洗罪名,辩曲直。 |
D.在范晔看来,皇甫规之所以能够建功立业,保全自身,一是他能准确审视自己的才能,果敢地投身仕途,二是他看到更贤能的人,能不图虚名,主动让贤。 |
阅读下面画线文字,在需要停顿的地方用“/”线画出。
子曰:“诵 《诗》 三 百 授 之 以 政 不 达 使 于 四 方 不 能 专 对 虽 多 亦 奚 以 为?”
示季子懋修书
张居正
汝幼而颖异,初学作文,便知门路,吾尝以汝为千里驹,即相知诸公见者,亦皆动色相贺曰:“公之诸郎,此最先鸣者也。”乃自癸酉科举之后,忽染一种狂气,不量力而慕古,好矜己而自足。顿失邯郸之步,遂至匍匐而归。
丙子之春,吾本不欲求试,乃汝诸兄咸来劝我,谓不宜挫汝锐气,不得已黾勉从之,竟致颠蹶。艺本不佳,于人何尤?然吾窃自幸曰:“天其或者欲厚积而钜发之也。”又意汝必惩再败之耻,而俯首以就矩矱①也。岂知一年之中,愈作愈退,愈激愈颓。以汝为质不敏耶?固未有少而了了,长乃懵懵者。以汝行不力耶?固闻汝终日闭门,手不释卷。乃其所造尔尔,是必志骛于高远,而力疲于兼涉,所谓之楚而北行也!欲图进取,岂不难哉!
夫欲求古匠之芳躅,又合当世之轨辙,惟有绝世之才者能之,明兴以来,亦不多见。吾昔童稚登科,冒窃盛名,妄谓屈宋班马,了不异人,区区一第,唾手可得,乃弃其本业,而驰骛古典。比及三年,新功未完,旧业已芜。今追忆当时所为,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甲辰下第,然后揣己量力,复寻前辙,昼作夜思,殚精毕力,幸而艺成。然亦仅得一第止耳,犹未能掉鞅(本谓驾战车入敌营挑战时,下车整理马脖子上的皮带,以示御术高超,从容有余。后泛指从容驾驭或掌握战斗的主动权。也比喻从容显示才华文场),夺标艺苑也。今汝之才,未能胜余,乃不俯寻吾之所得,而蹈吾之所失,岂不谬哉!
吾家以诗书发迹,平生苦志励行,所以贻则于后人者,自谓不敢后于古之世家名德。固望汝等继志绳武②,益加光大,与伊巫之俦,并垂史册耳!岂欲但窃一第,以大吾宗哉!吾诚爱汝之深,望汝之切,不意汝妄自菲薄,而甘为辕下驹(指车辕下不惯驾车之幼马。亦比喻少见世面器局不大之人)也。
今汝既欲我置汝不问,吾自是亦不敢厚责于汝矣!但汝宜加深思,毋甘自弃。假令才质驽下,分不可强;乃才可为而不为,谁之咎与?己则乖谬,而使诿之命耶,惑之甚矣!且如写字一节,吾呶呶谆谆者几年矣,而潦倒差讹,略不少变,斯亦命为之耶?区区小艺,岂磨以岁月乃能工耶?吾言止此矣,汝其思之!
(选自《张文忠公全集》)
【注】:①矱(yuē),尺度,法度。②绳武:绳,继承;武,足迹。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好矜己而自足矜:夸耀 |
B.艺本不佳,于人何尤尤:埋怨 |
C.平生苦志励行苦:为……所苦 |
D.所以贻则于后人者则:家规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所谓之楚而北行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
B.乃才可为而不为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C.吾家以诗书发迹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
D.天其或者欲厚积而钜发之也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张居正写给他小儿子的一封书信,帮助儿子总结科举考试失利的原因,冀望儿子能放低姿态,继承自己的志愿,以科举及第和高尚道德来光大家族。 |
B.文章既表达了对儿子好高骛远、贪多务得、用力不专因而科场失利的严厉批评,又表达了希望儿子吸取教训绝不自弃的殷殷之情。 |
C.这篇文章叙述自己成功和失败的经历,现身说法,很有说服力。可惜儿子并不理解父亲,反而因慕古不成便自暴自弃。 |
D.文章最后一段,体现了作者对儿子的信心,相信他自幼聪颖,如果能够重新开始,必能成大器。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又意汝必惩再败之耻,而俯首以就矩矱也。
(2)吾诚爱汝之深,望汝之切,不意汝妄自菲薄,而甘为辕下驹也。
(3)假令才质驽下,分不可强;乃才可为而不为,谁之咎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