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史学家韦尔斯说:“19世纪以前的两千多年,很少有中国人对于他们自己的文明一般优越于世界其他各处的文明产生过任何认真的疑问”。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中国古代文明一直领先于世界 |
B.中国古代封建政府禁绝任何外来文明 |
C.中国古代文明并非世界领先 |
D.古代中国人缺乏对本国文明的深刻反思 |
王安石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规定“学问和品行最优者,可以不经过科举考试直接出任官职。”这说明他
A.看到了科举制的弊端 | B.反映了私人办学的发展 |
C.产生了否定科举制度的思想 | D.认为地方教育大有提高 |
战国时期,有一位著名历史人物曾指出:治理国家应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这一主张的实行,打击了
A.奴隶主贵族 | B.商人 | C.新兴地主 | D.农民 |
“国家和旧的氏族组织不同的地方,第一点就是它按地区来划分它的国民,……第二点是公共权力的设立。”(希罗多德《雅典统治》)实现这一转变的执政者是
A.梭伦 | B.克里斯提尼 | C.伯利克里 | D.亚历山大 |
下列事件或现象,典型地体现了“五四精神”的主旋律的是
①总统府外交委员会事务长林长民疾呼“胶州亡矣,山东亡矣” ②某店主张贴“拒售日货”的标语 ③北大学生谢绍敏血书“还我青岛” ④浙江海宁决定开除陆宗舆的县籍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②③④ | D.②③④ |
鲁迅说:“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穿长衫;他们重卫生,我偏吃苍蝇;他们健康,我偏生病……”他描述的现象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中 | B.辛亥革命中 |
C.义和团运动中 | D.新文化运动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