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产力发展的观点看,对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的“近代”认识正确的是( )
| A.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 B.采用大机器生产方式 |
| C.由商人、资本家出资兴办 |
| D.以利润为生产目的 |
下表是1999年9月英国广播公司(BBC)评出的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对此评论错误的是()
| 1.马克思(德国思想家) |
2.爱因斯坦(犹太籍科学家) |
| 3.牛顿(英国物理学家) |
4.达尔文(英国科学家) |
| 5.阿奎那(意大利经院哲学家) |
6.霍金(英国科学家) |
| 7.康德(德国哲学家) |
8.笛卡尔(法国数学家.哲学家) |
| 9.麦克斯韦(英国物理学家) |
10.尼采(德国哲学家) |
A.马克思跃居排名的榜首,主要是因为他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B.爱因斯坦排在第二位,是因为他提出的相对论完全否定了牛顿的力学体系
C.牛顿排在第三位,是因为他创立的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体系的形成
D.达尔文排在第四位,是因为他提出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进化论
根据下图所示,其中关于罗马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十二铜表法》既是成文法的开端,又可以看作是公民法的典型代表 |
| B.当公民法演变为万民法时,罗马的成文法已经比较完善,所以万民法基本上都是成文法 |
| C.从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根本原因都是平民与贵族的长期斗争 |
| D.罗马的公民法存在注重形式.程序烦琐等明显的狭隘性,可能与其存在大量习惯法有很大关系 |
新中国史学界对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定位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上世纪90年代以前强调革命史观(反封建反侵略斗争),近些年来强调现代化史观(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趋势)。以下不能同时体现革命史观和现代化史观的是()
| A.太平天国提出的《资政新篇》 | B.义和团提出的“扶清灭洋”口号 |
|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D.抗日战争 |
电视剧《大染坊》叙述了20世纪初陈寿亭从一个“叫花子”发展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老板的创业历程。该片的主题歌唱到“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造成剧中主人公“荣华富贵好心酸”的主要原因是
| A.主人公不善经营 | B.技术力量相对薄弱 |
| C.中外反动势力的压迫 | D.商场上的尔虞我诈 |
明朝时“北土广树艺而昧于织,南土精织而寡于艺,故棉则方舟而鬻于南,布则方舟而鬻于北”。如果你是当时的一名大布商,你会选择以下哪些经营方式?()
①为了安全和方便,搭乘轮船进行长途贩运
②和同乡布商结伴北上贩棉,南下购布
③为了节省成本和获取更多利润,将棉花直接交给松江织户加工,支付一定薪酬
④少部分货物在国内异地销售,大部分货物雇船运往东南亚销售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②③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