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王茂,字休远,太原祁人也。祖深,北中郎司马。父天生,宋末为列将,以勋至巴西、梓潼二郡太守。茂年数岁,为大父深所异,常谓亲识曰:“此吾家之千里驹,成门户者必此儿也。”及长,好读兵书,略究其大旨,性沈隐,不妄交游。身长八尺,洁白美容观。齐武帝布衣时,见之叹曰:“王茂年少,堂堂如此,必为公辅之器。”
高祖义师起,茂私与张弘策劝高祖迎和帝,高祖以为不然。高祖发雍部,每遣茂为前驱。师次郢城,茂进平加湖,破吴子阳等,斩馘万计,还献捷于汉川。从高祖东下,复为军锋。
江州刺史陈伯之举兵叛,茂出为都督江州诸军事、江州刺史,给鼓吹一部,南讨伯之。伯之奔于魏。时九江新罹军寇,民思反业,茂务农省役,百姓安之。四年,魏侵汉中,茂受诏西讨,魏乃班师。六年,迁尚书右仆射。固辞不拜,改授侍中。时天下无事,高祖方信仗文雅,茂心颇怏怏,侍宴醉后,每见言色,高祖常宥而不之责也。十一年,进位司空。茂辞京尹,改领中权将军。
  明年,出为江州刺史。视事三年,薨于州,时年六十。高祖甚悼惜之,赙①钱三十万,布三百匹。茂性宽厚,居官虽无誉,亦为吏民所安。居处方正,在一室衣冠俨然,虽仆妾莫见其惰容。姿表瑰丽,须眉如画。出入朝会,每为众所瞻望。
  初,茂以元勋,高祖赐以钟磬之乐。茂在江州,梦钟磬在格,无故自堕,心恶之。及觉,命奏乐,钟磬在格,果无故编皆绝,堕地。茂谓长史江诠曰:“此乐,天子所以惠劳臣也。乐既极矣,能无忧乎!”俄而病,少日卒。
——《梁书卷九列传三》(有删改)
赙①:赠送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大父深所异               大父:祖父
B.每遣茂为前驱               前驱:前锋、先锋
C.高祖方信仗文雅             文雅:文学之士
D.在一室衣冠俨然             俨然:庄重严肃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以勋至巴西、梓潼二郡太守   /  高祖赐以钟磬之乐
B.此乐,天子所以惠劳臣也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茂受诏西讨,魏乃班师       /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高祖常宥而不之责也         /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高祖信任、恩宠王茂的一组是
①成门户者必此儿也           ②每遣茂为前驱
③给鼓吹一部,南讨伯之       ④出入朝会,每为众所瞻望
⑤此乐,天子所以惠劳臣也     ⑥赙钱三十万,布三百匹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王茂才几岁时,被长辈称赞说:“这孩子是我们家的千里马,光宗耀祖扩大门庭的一定是这孩子啊。”后来王茂担任列将,凭借功勋官至巴西、梓潼二郡太守。
B.江州刺史陈伯之举兵反叛,朝廷派王茂出任都督江州诸军事兼江州刺史,并赐给鼓吹礼乐一部,让他到南方讨伐陈伯之。王茂不负所托,赶跑了陈伯之。
C.当天下安定后,高祖开始信任文学之士,使王茂等武将心中很不高兴,王茂酒醉后,常常把不满表露于言色,高祖于是渐渐疏远了王茂。
D.王茂在江州刺史任上,曾梦见钟磬从架子上掉下来,他认为钟磬是皇上赐予的,无故掉在地上,说明皇上不信任自己了,因此心忧成疾不久就病故了。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好读兵书,略究其大旨,性沈隐,不妄交游。
译文:                                
(2)时九江新罹军寇,民思反业,茂务农省役,百姓安之。
译文:                                
(3)及觉,命奏乐,钟磬在格,果无故编皆绝,堕地。
译文: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氏族谱亭记(宋)苏洵
匹夫而化乡人者,吾闻其语矣。国有君,邑有大夫,而争讼者诉于其门;乡有庠,里有学,而学道者赴于其家。乡人有为不善于室者,父兄辄相与恐日:“吾夫子无乃闻之!”呜呼!彼独何修而得此哉?意者其积之有本末而施之有次第邪?今吾族人,犹有服者不过百人,而岁时蜡社,不能相与尽其欢欣爱洽,稍远者至不相往来,是无以示吾乡党邻里也。乃作苏氏族谱,立亭于高祖墓茔之西南,而刻石焉。
既而告之曰:凡在此者,死必赴,冠娶妻必告。少而孤,则老者字之。贫而无归,则富者收之。而不然者,族人之所共诮让也。
岁正月,相与拜奠于墓下。既奠,列坐于亭。其老者顾少者而叹日:“是不及见吾乡邻风俗之关矣。自吾少时,见有为不义者,则众相与疾之,如见怪物焉,栗焉而不宁。其后少衰也,犹相与笑之。今也则相与安之耳。是起于某人也夫。某人者,是乡之望人也,而大乱吾俗焉。是故其诱人也速,其为害也深。自斯人之逐其兄之遗孤子而不恤也,而骨肉之恩薄。自斯人之多取其先人之赀田而欺其诸孤子也,而孝弟之行缺。自斯人之为其诸孤子之所讼也,而礼义之节废。自斯人之以妾加其妻也,而嫡庶之别混。自斯人之笃于声色而父子杂处、欢哗不严也,而闺门之政乱。自斯人之渎财无厌、惟富者之为贤也,而廉耻之路塞。此六行者,吾往时所谓大惭而不容者也。今无知之人皆曰:某人,何人也,犹且为之。其舆马赫奕、婢妾靓丽足以荡惑里巷之小人,其官爵货力足以摇动府县,其矫诈修饰言语足以欺罔君子,是州里之大盗也。吾不敢以告乡人,而私以戒族人焉。仿佛于斯人之一节者,愿无过吾门也。”予闻之惧,而请书焉。老人日:“书其事而阙其姓名,使他人观之,则不知其为谁,而夫人之观之,则面热内惭,汗出而食不下也。且无彰之,庶其有悔乎!”予日:“然。”乃记之。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匹夫而化乡人者化:教化,感化
B.则老者字之字:抚养,养育
C.其后少衰也少:减少
D.其官爵货力足以摇动府县货:财物,钱财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而争讼者诉于其门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其老者顾少者而叹日其皆出于此乎
C.自斯人之逐其兄之遗孤子而不恤也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D.而私以戒族人焉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国有君,邑有大夫 B.婢妾靓丽足以荡惑里巷之小人
C.是州里之大盗也 D.而夫人之观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中的乡里“匹夫”既有学识,更有美德,深刻影响了乡里的人心风俗,实为乡里君子。
B.文章从乡里君子写起,表明苏氏作谱立亭并且刻石为纪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苏氏的繁衍生息。
C 与首段“匹夫”照应,“某人”名为“乡之望人”,实乃乡里风俗变坏的罪魁祸首,对比鲜明,结构严谨。
D.本文虽是一篇行文生动的记叙文,但抒情议论突出,内涵丰富,主题深刻。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凡在此者,死必赴,冠娶妻必告。

(2)仿佛于斯人之一节者,愿无过吾门也。
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诸将谓汉曰:“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旦日,齐鼓而进,建军大溃。时鬲县五姓共逐守长,据城而反。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曰:“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敢轻冒进兵者斩!”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谢城中。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十二年春,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遣轻骑烧成都市桥。帝戒汉曰:“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废,乃可击也。”汉乘利进逼成都,阻江北为营,使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帝闻大惊,让汉曰:“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诏书未到,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汉乃召诸将厉之曰:“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成败之机,在此一举。”于是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明日,汉悉兵迎战,遂大破之。汉从征伐,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及薨,赐谥曰忠侯。
(选自《后汉书·吴汉传》,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听:准许 B.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迫:逼近
C.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壁:营垒 D.或多惶惧,失其常度度:考虑

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围苏茂于广乐 ②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B.①大敌在前而公伤卧 ②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C.①须其力废,乃可击也 ②吾其还也
D.①汉乃召诸将厉之曰 ②太子恐惧,乃请荆卿曰

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吴汉激励士气的一组是()
①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 ②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 ③军士激怒,人倍其气
④敢轻冒进兵者斩 ⑤汉乘利进逼成都 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

A.①③⑥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②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汉从马上摔落伤了膝盖,撤回营帐。将领们提出,大敌当前,主帅因伤而卧,会使军中产生恐惧心理,吴汉立刻接受了他们的意见。
B.吴汉面对五万多敌人趁夜进攻、军中惊恐混乱的情况,处变不惊,镇定自若,坚卧不动。他的这一做法,一会儿便稳定了队伍。
C.吴汉没有听从皇帝告诫,以致落败。他吸取教训,在与刘尚的队伍会合后,树起许多旗帜,不熄烟火,蒙骗敌人,终于转败为胜。
D.吴汉具有朴实淳厚的品质,对家人的要求也很严格。他外出打仗时,妻儿曾经在家购买田产,吴汉回来后,责备了他们。

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2)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

(3)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明]王世贞
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
  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夫璧非赵璧乎?而十五城秦宝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大王弗与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令秦王怒而僇相如于市,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
  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诈赵而胁其璧胁:逼迫,勒索。
B.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按:按照。
C.大王弗与城,而绐赵璧绐:欺骗,欺诈。
D.一胜而相如族族:灭族。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1)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2)真州逐之城门外,几彷徨死
B.(1)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2)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C.(1)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责璧与信(2)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D.(1)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2)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以下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蔺相如完璧归赵这件事虽然世人都称赞,但这件事本身有许多疑点,经不起推敲,其实是不真实的。
B.从事情起因角度考察,秦国想要得到和氏璧,赵国不给,这很正常,双方并没有什么是非曲直可言。
C.既然已经答应给赵国十五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为了不失信于天下,秦王将不得不把城市交给赵国。
D.蔺相如完璧归赵无异于故意“挑”秦之怒气,如果秦王不是考虑两国的外交关系,这件事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和相关课文中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
2)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划线部分断句。
曾 子 衣 敝 衣 以 耕 鲁 君 使 人 往 致 邑 焉 曰 请 以 此 修 衣 曾 子 不 受反 复 往 又 不 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君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复光,闽人也,本乔氏。有武力,少养于内常侍杨玄价家,颇以节谊自奋,玄价奇之。复光有谋略,累监诸镇军。
乾符初,佐平卢节度使曾元裕击贼王仙芝,败之。招讨使宋威击仙芝于江西,复光在军,请判官吴彦宏约贼降,仙芝遣将尚君长自缚如约。威疾其功,密请僖宗诛之,故仙芝怨,复引兵叛。后天子寤威阶祸,罢之,以兵与复光,乃进禽徐唐莒。王铎为招讨,复光仍监军。
其后忠武周岌受贼命,尝夜宴,召复光。左右曰:“彼既附贼,必不利公,不如毋行。”复光固往。酒所语时事,复光泣曰:“丈夫所感,独恩与义耳,彼不顾恩义、规利害,何丈夫哉!公奋匹夫封侯,乃捐十八叶天子,北面臣贼,何恩义利害昧昧耶!”岌流涕曰:“吾力不足,阳合而阴离之,故召公计。”因持杯盟曰:“有如酒!”即遣子守亮斩贼使于传舍。
秦宗权据蔡州叛,岌、复光以忠武兵三千入见之。宗权即遣部将王淑持兵万人从。复光定荆、襄,师次邓,淑逗遛,复光斩之,并其军为八,以鹿宴弘、晋晖、张造等为之将,进攻南阳。贼将朱温、何勤逆战,大败,遂收邓州,追北蓝桥。会母丧,班师。
俄起为天下兵马都监,总诸军,与东面招讨使王重荣并力定关中。朱温守同州,复光遣使镌谕,温以所部降。方贼之强,重荣忧不知所出,谓复光曰:“臣贼邪,且负国;拒战邪,则兵寡,奈何?”复光曰:“李克用与我世共患难,其为人,奋不顾身,比数召未即至者,由太原道不通耳,非忍祸者。若谕上意,彼宜必来。”重荣曰:“善。”白王铎以诏使至太原,克用兵乃出。京师平,以功加开府仪同三司、同华制置使,封弘农郡公,赐号“资忠辉武匡国平难功臣”。卒河中,赠观军容使,谥曰忠肃。
复光御下有恩,军中闻其死,皆恸哭,而麾下多立功者。诸子为将帅数十人,守宗亦为忠武节度使。
(选自《新唐书·杨复光传》,有删改)
注 叶:代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天子寤威阶祸,罢之寤:觉悟,明晓
B.乃捐十八叶天子,北面臣贼捐:献出
C.比数召未即至者比:近来
D.赐号“资忠辉武匡国平难功臣”匡:辅助

以下句子中,表明杨复光胸有谋略、行事果敢的一组是()
①复光在军,请判官吴彦宏约贼降②即遣子守亮斩贼使于传舍③淑逗遛,复光斩之④若谕上意,彼宜必来⑤军中闻其死,皆恸哭 ⑥诸子为将帅数十人,守宗亦为忠武节度使

A.①②③ B.①③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复光小时候被收养在内常侍杨玄价家里,他经常用节义激励自己,他才能出众,足智多谋,多次担任各镇监军。
B.杨复光请判官吴彦宏约王仙芝投降,他让王仙芝的将领尚君长自缚,按约定来降。宋威嫉妒杨复光的功劳,暗中请求僖宗杀死尚君长,王仙芝心怀怨恨,又领兵反叛。
C.忠武军周岌接受贼军的任命后,一次在夜间设宴邀请杨复光。杨复光没有听从别人的劝说,坚持前往,晓以大义,说服了周岌。
D.杨复光善于统御部下,对士兵很好,军中将士听到他的死讯,都伤心痛哭,他的部下立功的也较多。

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和课本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丈夫所感,独恩与义耳,彼不顾恩义、规利害,何丈夫哉!
(2)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谦字长逊,东莞莒人也。少为亲人赵伯符所知。谦年十七,伯符为豫州刺史,引为左 军行参军,以治干称。父忧去职,客居历阳,躬耕以养弟妹,乡里称其敦睦。出为句容令, 清慎强记,县人号为神明。泰始初,事建安王休仁,休仁以为司徒参军,言之明帝,擢为明 威将军、巴东建平二郡太守。郡居三峡,恒以威力镇之。谦将述职,敕募千人自随。谦曰: “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何烦兵役,以为国费。 ”固辞不受。至郡,布恩惠之化,蛮獠 怀之,竞饷金宝,谦慰喻而遣,一无所纳。及掠得生口,皆放还家。俸秩出吏民者,悉原除 之。郡境翕然,威信大著。齐初,为宁朔将军、钱唐令,治烦以简,狱无系囚。及去官,百 姓以谦在职不受饷遣,追载缣帛以送之, 谦却不受。 每去官,辄无私宅,常借官空车厩居焉。 明帝将废立,欲引谦为心膂,使兼卫尉,给甲杖百人,谦不愿处际会,辄散甲士,帝虽不罪, 而弗复任焉。天监六年,出为辅国将军、零陵太守,已衰老,犹强力为政,吏民安之。先是, 郡多虎暴,谦至绝迹。及去官之夜,虎即害居民。谦为郡县,常勤劝课农桑,务尽地利,收 入常多于邻境。九年,以年老,征为光禄大夫。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每朝见, 犹请剧职自效。高祖笑曰“朕使卿智,不使卿力。 ”谦自少及老,历二县五郡,所在廉洁。 居身俭素,床施蘧屏风,冬则布被莞席。夏日无帱帐,而夜卧未尝有蚊蚋,人多异焉。年逾 九十,强壮如五十者,每朝会,辄先众到公门。力于仁义,行己过人甚远。从兄灵庆常病寄 于谦,谦出行还问起居。灵庆曰: “向饮冷热不调,即时犹渴。 ”谦退遣其妻。有彭城刘融者, 行乞疾笃无所归,友人舆送谦舍,谦开厅事以待之。及融死,以礼殡葬之。众咸服其行义。 十五年,卒官,时年九十二。 (节选自《梁书孙谦传)
对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引为左军行参军,以治称 干:才能
B.耕以养弟妹 躬:亲自
C.蛮夷不,盖待之失节耳 宾:归顺
D.至郡,恩惠之化布:宣告

以下句子中,全部表明孙谦为政清廉的一组是:(3 分 )
①谦慰喻而遣,一无所纳 ②俸秩出吏民者,稀原除之
③治烦以简,狱无系囚④每去官,辄无私宅
⑤已衰老,犹强力为政⑥居身检素,夏日无帱帐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孙谦十七岁开始任职,离任后客居历阳,从事耕作来供养弟妹,乡里称赞他淳厚 友爱。后升任二郡太守,他对待蛮夷采用安抚政策,境内安定,威信卓著。
B 孙谦任钱唐令时操守廉洁,不受馈赠。由于没有私人住宅,离任时只能借住在官府空车库里。明帝想将他引为亲信,因为他不愿意而被迫放弃这一想法。
C 孙谦任零陵太守时,虽然年纪已老,仍勤于职守,受到官员民众欢迎。在担任郡守县令期间,常鼓励督责蚕桑养殖,努力发展农业生产,收入多于邻境。
D 孙谦一生.历任二县五郡长官,处处廉洁奉公,以身作则。九十岁后,每次朝见聚会,他总是先于别人到达,遵奉仁义之道,身体力行也远远超过别人。
把下面课内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寡人之于国也》)
(2)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