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图丙是北京奥运会期间安置在游泳池底部的照相机拍摄的一张照片,照相机的镜头竖直向上。照片中,水立方运动馆的景象呈现在半径r=11cm的圆型范围内,水面上的运动员手到脚的长度l=10cm,若已知水的折射率为n=43,请根据运动员的实际身高估算该游泳池的水深h,(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科目 物理   题型 解答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全反射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图甲所示为用DIS系统测定木块与水平长木板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实验中根据测得的多组数据描出木块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

(1)由图线可知木块做 匀加速直线 运动.已知木块和发射器的总质量为M,悬挂钩码质量为m,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根据图线的数据求出木块加速度大小为a,则木块和木板间动摩擦因数μ=
(2)为了保证木块运动过程中受恒力作用,实验中必须调整滑轮,使得
(3)你认为还可以利用该装置完成哪些探究实验?(至少写一个).

一实验小组为了测一遥控电动小车的额定功率,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用天平测出电动遥控车的质量为0.4kg
②将电动小车、纸带和打点计时器按下图甲安装
③接通打点计时器
④使电动小车以额定功率运动,待到达最大速度再运动一段时间后,关闭小车电源,待小车静止再断开打点计时器电源,设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恒定,交流电源频率为50Hz,实验得到的纸带如图乙所示.
请根据纸带分析:

(1)小车以额定功率运动的最大速度大小为m/s.
(2)关闭小车电源后,小车加速度大小为m/s2
(3)小车受到的阻力大小为N.
(4)该电动小车的额定功率大小为W.

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所示,并在其上取A、B、C、D、E、F、G等7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接周期为T=0.02s的交流电源.他经过测量并计算得到打点计时器在打B、C、D、E、F各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如下表:
对应点速度(m/s)
B 0.122
C 0.164
D 0.205
E 0.250
F 0.289

(1)计算vF的公式为vF=
(2)根据表中得到的数据,求出物体的加速度a=m/s2
(3)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是f=51Hz,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加速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某同学在学习了DIS实验后,设计了一个测量物体瞬时速度的实验,其装置如图所示.在小车上固定挡光片,使挡光片的前端与车头齐平、将光电门传感器固定在轨道侧面,垫高轨道的一端.该同学将小车从该端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获得了如下几组实验数据.
实验
次数不同的
挡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
(s)速度
(m/s)
第一次 I 0.23044 0.347
第二次Ⅱ 0.17464 0.344
第三次Ⅲ 0.11662 0.343
第四次Ⅳ 0.05850 0.342
(1)则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①四个挡光片中,挡光片I的宽度最小
②四个挡光片中,挡光片Ⅳ的宽度最小
③四次实验中,第一次实验测得的速度最接近小车车头到达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
④四次实验中,第四次实验测得的速度最接近小车车头到达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这种方法得到的测量值跟实际值相比
A.偏大 B.偏小 C.相等
(3)若把挡光片装在小车的正中间,测量小车正中间到达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测量值跟实际值相比
A.偏大 B.偏小 C.相等.

黑体辐射的规律不能用经典电磁学理论来解释,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认为能量是由一份一份不可分割最小能量值组成,每一份称为能量子ε=hν.
1905年爱因斯坦从此得到启发,提出了光子说并成功解释了光电现象中有关极限频率、最大初动能等规律,并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请写出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1913年玻尔又受以上两位科学家的启发,把量子理论应用到原子结构中,假设了电子轨道及原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并假定了能级跃迁时的频率条件,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请写出电子从高能定态(能量记为Em)跃迁至低能态(能量记为En)时的频率条件方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