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宋讷,字仲敏,滑人。父寿卿,元侍御史。讷性持重,学问该博。至正中,举进士,任盐山尹,弃官归。洪武二年,征儒士十八人编《礼》、《乐》诸书,讷与焉。事竣,不仕归。久之,用四辅官杜斅荐,授国子助教。以说经为学者所宗。十五年超迁翰林学士,命撰《宣圣庙碑》,称旨,赏赉甚厚。改文渊阁大学士。尝寒附火,燎胁下衣,至肤始觉。帝制文警之。未几,迁祭酒。时功臣子弟皆就学,及岁贡士尝数千人。讷为严立学规,终日端坐讲解无虚晷,夜恒止学舍。十八年复开进士科,取士四百七十有奇,由太学者三之二。再策士,亦如之。帝大悦。制词褒美。助教金文徵等疾讷,构之吏部尚书余熂,牒令致仕⑴。讷陛辞,帝惊问,大怒,诛熂、文徵等,留讷如故。讷尝病,帝曰:“讷有寿骨,无忧也。”寻愈。帝使画工瞷⑵讷,图其像,危坐,有怒色。明日入对,帝问:“昨何怒?”讷惊对曰:“诸生有趋踣者,碎茶器。臣愧失教,故自讼耳。且陛下何自知之?”帝出图。讷顿首谢。
长子麟,举进士,擢御史,出为望江主簿。帝念讷老,召还侍。二十三年春,讷病甚,乃止学舍。麟请归私第,叱曰:“时当丁祭⑶,敢不敬耶!”祭毕,舁归舍而卒,年八十。帝悼惜,自为文祭之。又遣官祭于家,为治葬地。文臣四品给祭葬者,自讷始。正德中。谥文恪。
讷尝应诏陈边事,言:“海内乂安,惟沙漠尚烦圣虑。若穷追远击,未免劳费。陛下为圣子神孙计,不过谨边备而已。备边在乎实兵,实兵在乎屯田。汉赵充国将四万骑,分屯缘边九郡,而单于引却。陛下宜于诸将中选谋勇数人,以东西五百里为制,立法分屯,布列要害,远近相应。遇敌则战,寇去则耕。此长策也。”帝颇採用其言。讷既卒,帝思之。官其次子複祖为司业,诫诸生守讷学规,违者罪至死。
注:⑴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2):瞷(jiàn):窥探。(3):丁祭:祭孔大典。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 尝寒附火,燎胁下衣,至肤始觉   觉:觉醒
B.坐讲解无虚晷,夜恒止学舍       恒:常常
C.臣愧失教,故自讼耳             讼:责备
D.分屯缘边九郡,而单于引却       却:退却 退去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时是(   )
A. 征儒士十八人编《礼》、《乐》诸书,讷与焉    万钟于我何加焉
B.以说经为学者所宗。 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C.乃止学舍 天下胜者众矣,而霸者乃五
D.陛下为圣子圣孙计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10、下列对原文内容概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宋讷学问渊博,考中了进士,但他不愿意做官,喜欢教书尤其喜欢讲授儒家经书。教学时他严立学规,自己也经常能做到以身作则。
B.宋讷在国子监教书谨谨业业,直到老死;培养出的太学生水平较高,在皇帝复开进士科那年,被录取的考生有三分之二是他所教的学生。
C.皇帝很欣赏宋讷的学识和能力,对他十分关心和爱护,曾暗中派人窥视并画他的像,然后对他考察询问。
D.宋讷对国家大事军事边防等也很有见地,皇帝曾和他谈论边事,他的建议被皇帝采纳;他去世后,皇帝很痛惜,派遣官吏到他家祭奠并为他治葬地。
四、18分
1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讷为严立学规,终日端坐讲解无虚晷
(2)、助教金文徵等疾讷,构之吏部尚书余熂,牒令致仕
(3)、备边在乎实兵,实兵在乎屯田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送冯文子序
(清)方苞
往者,长洲韩公为吏部,听事而归,喟然叹。余问曰:“公何叹?”公曰:“昔有医者,与吾故且狎,吾叩焉,曰:‘人皆谓子之医能杀人,何也?’曰:‘非吾之医能杀人也,而吾不能不使之罢而死也。吾固知吾术之不足以已其疾也,而不能不利其酬。不获已,以物之泛而缓者试焉。其感之浅,而与吾方相中者,固尝有瘳矣。其浸寻反覆,久而不可振者,吾心恻焉,而无可如何。’今某地告饥,上命发粟以赈,而大农持之下有司,核所伤分数。夫民之饥,朝不及夕,而核奏议赈,在三月之外,有不罢而死者乎?吾位在九卿,与其议而不能辨其惑,是吾负医者之责也。”
余曰:“公所见,其显焉者耳。凡官失其职,而事堕于冥昧之中,皆足以使人罢而死,而特未见其形也。姑以所目击于州县者征之:水土之政不修,而民罢死于旱潦矣;两造悬而不听,情伪失端,而民罢死于狱讼矣;弊政之不更,豪猾之不锄,而民罢死于奸蠹矣。岂独残民以逞者,有杀之形见哉?先己而后民,枉下以逢上,其始皆曰:‘吾不获已。’其既皆曰:‘吾心恻焉,而无可如何。’此民之疾所以沉痼而无告也。”
吾友冯君文子将令于礼县,为诗四章,自道其心与俗吏异。因举昔之所闻于韩公及相语者以告之。盖所望于良吏者,谓能已民之疾也,非徒不益之疾而已也。民之疾常伏于无形,而大吏之为民疾者,复多端而难御。令之职,环上下而处其中,下以致民之情,而上为之蔽。虑于下者不详,则为民生疾而不自觉;持于上者不力,将坐视民之罢死而无如何,其术不可不素定也。君,韩公之门人也,能因是而自审其所处,则韩公之言,庶几其不旷也夫。
下列各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昔有医者,与吾故且狎亲昵
B.与其议而不能辨其惑参与
C.吾友冯君文子将令于礼县     县令
D.庶几其不旷也夫      落空

下面各组词语中,全都是表述官吏使民“罢而死”的一组是(   )
①以物之泛而缓者试焉
②核奏议赈,在三月之外
③两造悬而不听,情伪失端
④先己而后民,枉下以逢上
⑤能已民之疾也,非徒不益之疾
⑥下以致民之情,而上为之蔽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庸医的医术虽然不够高明,但是有时开的药方也能把病人的病治好。
B.在朝廷做高官也担负着和医生一样的职责,在议论政事的时候要能够辨明是非。
C.有杀人形迹的官员是罪大恶极的;虽然能力不足,但会为百姓悲伤的官员还情有可原。
D.县令居于上司和百姓之间,要为百姓考虑周详,否则就会给百姓增添疾苦。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罗复仁,吉水人。少嗜学,陈友谅辟为编修。已,知其无成,遁去。谒太祖于九江,留置左右。从战鄱阳,赍蜡书谕降江西未下诸郡,授中书谘议。从围武昌,太祖欲招陈理降,以复仁故友谅臣也,遣入城谕,且曰:“理若来,不失富贵。”复仁顿首曰:“如陈氏遣孤得保首领,俾臣不食言于异日,臣死不憾。”太祖曰:“汝行,吾不汝误也。”复仁至城下,号恸者竟日,理缒之入。见理大哭,陈太祖意,且曰:“大兵所向皆摧,不降且屠,城中民何罪?”理听其言,遂率官属出降。
已,复使扩廓①。前使多拘留,复仁议论慷慨,独得还。洪武元年,擢编修,复偕主事张福往谕安南②还占城③侵地。安南奉诏,遗复仁金、贝、土产甚厚,悉却不受。帝闻而贤之。 三年置弘文馆,以复仁为学士,与刘基同位。在帝前率意陈得失。尝操南音。帝顾喜其质直,呼为“老实罗”而不名。间幸其舍,负郭穷巷,复仁方垩④壁,急呼其妻抱杌⑤以坐帝。帝曰:“贤士岂宜居此。”遂赐第城中。天寿节制《水龙吟》一阕以献。帝悦,厚赐之。寻乞致仕。陛辞,赐大布衣,题诗衣襟上褒美之。已,又召至京师。奏减江西秋粮。报可。留三月,赐玉带、铁拄杖、坐墩、裘马、食具遣还,以寿终。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五)
注:①扩廓:人名,明初西北地方军事割据势力首领。②安南:明时贵州属地名。③占城:古南国名。④垩(è):粉墙用的白土。⑤杌(wù):矮凳。
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赍蜡书谕降江西未下诸郡 赍:携带
B.俾臣不食言于异日 俾:使得
C.遗复仁金、贝、土产甚厚,悉却不受 却:推辞
D.奏减江西秋粮。报可 报:报告

以下各组句子,全部表明罗复仁性格“质直”的一组是
①已,知其无成,遁去。
②俾臣不食言于异日,臣死不憾
③遗复仁金、贝、土产甚厚,悉却不受
④大兵所向皆摧,不降且屠,城中民何罪
⑤复仁方垩④壁,急呼其妻抱杌⑤以坐帝。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③④⑥

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罗复仁从少年时便好学,先被陈友谅赏识任用,但在认识到陈友谅难以成就事业之后,就毅然离去,后一直忠心耿耿地为朱元璋效力。
B.罗复仁出使扩廓处慷慨陈词,得以安全返回;后来又劝说安南归还所侵占的土地,很好地完成了任务,从而捍卫了中央政权的威严。
C.罗复仁“号恸者竟日”,真情动人,继而大大势所趋、百姓生命方面来劝说陈理,陈理听从他的劝说,带领官兵出城投降,罗复仁终不辱使命。
D.罗复仁地位尊崇,忠于职守,敢于直言,诚实质朴,朱元璋对他虽然宠信有加,但是后来因为他上奏请求减免江西地方的秋粮赋税而被免职。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杨文仲,字时发,眉州彭山人。七岁而孤。既冠,以《春秋》贡。淳祜七年,文仲以胄试第一入太学。九年,以公试第一升内舍。时路颇壅,因季冬雷震,首帅同舍叩阉①极言时事,有曰:“天本不怒,人激之使怒。人本无言,雷激之使言。”一时争传诵之。宝祜元年,登进士第。丁母忧,释服,属从叔父栋守婺州罢归,寓余杭,文仲往问伊、洛之学。
转运使印应飞辟入幕。明嫠妇冤狱,应飞悉从文仲议,且荐之。召为户部架阁,迁国子博士。丐外,添差通判台州。故事,守贰②尚华侈,正月望,取灯民间,吏以白,文仲曰:“为吾然一灯足矣。” 劭③农东郊,守因欲泛湖,文仲即先驰归。添差通判扬州。牙契④旧额岁为钱四万缗,累政增至十六万,开告讦以求羡。文仲曰:“希赏以扰民,吾不为也。”卒增十八界一而已。时有沙田,使者欲举行之,文仲力争,以为:“事不可妄兴,盖与民之惠有限,不扰之惠无穷。江北风寒之地,民力竭矣,为利几何,安忍重扰吾民乎!”事遂不行。
盛夏,建宗阳宫,坏徙民居,畿甸骚然。文仲疏谏:“移闾阎之聚,为香火之庭,不得为善计矣。陛下绍祖宗之位,岂以黄、老之居为轻重哉。”翌日面奏,益恳至。又以救太学教谕彭成大迕贾似道,出知衡州。运饷有法而民不扰,以所当得米八千石立“思济仓”。
瀛国公即位,时大元兵度江,畿甸震动,朝士多弃去者,侍从班惟文仲一人,诏旌在列不去者二阶。时文仲疾益甚,三上章乞致仕,改知泉州。
(节选自《宋史》卷四百二十五)
注:①阉:宫门。②守贰:长佐官。③劭:劝勉。④牙契:买卖税。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冠,以《春秋》贡贡:被举荐。
B.故事,守贰尚华侈尚:崇尚。
C.卒增十八界一而已卒:结束,完毕。
D.陛下绍祖宗之位绍:继承。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因季冬雷震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①吏以白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①盖与民之惠有限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①不得为善计矣②如姬为公子泣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文仲很小就失去了父亲,成年后,因为公试第一而升为内舍,当时皇帝闭目塞听,正好碰上冬季打雷,他就借机率领同舍生极力向朝廷论说时事,为时人所称道。
B.在台州通判任上的时候,当地官员有正月十五向百姓征收灯笼的旧例,杨文仲得知后,非常反感,就坚决主张废除了这一做法。
C.任扬州通判时,杨文仲从当地的实际出发,据理力争,阻止了使臣开发沙田的行为,维护了百姓的利益。
D.在元兵渡过长江后,朝野震动,侍从班中只剩下杨文仲一个人,他也因此受到朝廷表彰;因病情加重,多次上书请求退休,未被获准而改任泉州知州。

把下列《论语》中的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把下列《论语》中的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1)之墙不可杇(2)也,于予与何诛(3)!”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4)改是。”
注释
(1)粪土:腐土、脏土。 (2)杇:音wū,抹墙用的抹子。这里指用抹子粉刷墙壁。 (3)诛:意为责备、批评。 (4)与:语气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