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杨掞(shàn)字纯父,抚州临川人。少能词赋,里陈氏馆之教子,数月拂衣去。用故人荐,出准间杜杲幕,杲日:“风神如许,它日不在我下。”由是治法征谋多咨于掞。逾年,安丰被兵,掞慨然日:“事亟矣,掞请行。”乃以奇策解围,奏补七官。掞今置身行伍间,骑射所当工。夜以青布籍地,乘生马以跃,初过三尺,次五尺至一丈,数闪跌不顾。制置使孟珙辟于幕,尝用其策,为“小子房”,与之茶局,周其资用。掞以本领钱数万费之,总领贾似道稽数责偿,珙以白金六百令掞偿之,掞又散之宾客,酣歌不顾。似道欲杀之,掞曰;“汉高祖以黄金万斤付陈平,不问出入,公乃顾此区区,不以结豪杰之心邪?”似道始置之。珙尝宴容,有将校语不逊,命斩之,掞从容曰:“斩之诚是,第方会客广谋议,非其时非其地也。”珙大服。未几,有大将立功,珙坐受其拜,掞为动色,因叹日:“大将立功,庭参纳拜,信兜鍪不如毛锥子也。”于是谢绝宾客,治进士业,遂登第,调麻城尉。向士璧守黄州,檄入幕,寻以战功升三官。赵葵为京湖制置使,掞与偕行,王登迓于沙市,极谈至夜分,掞退曰:“王景宋满身是胆,惜欠沉细者,如掞副之,何事不可为也?但恐终以勇败。”后登死,人以为知言。逾时,士璧守峡州,招之,病不果行而卒。 (《宋史·杨掞传》)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高祖以黄金万斤付陈平,不问出入 出入:支出
B.治进士业,遂登第 治:研究
C.似道始置之 置:办理
D.珙坐受其拜,掞为动色 动色:变了脸色
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里陈氏馆之教子,数月拂衣去
次五尺至一丈,数闪跌不顾
B.用故人荐,出淮阃杜杲幕
尝用其策,称为“小子房”
C.乃以奇策解围,奏补七官
公乃顾此区区,不以结豪杰之心邪
D.寻以战功升三官
但恐终以勇败
11.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直接表现杨掞力求上进和知人的一组是( )
①风神如许,它日不在我下。 ②事亟矣,掞请行。
③夜以青布籍地,乘生马以跃。 ④掞又散之宾客,酣歌不顾。
⑤于是谢绝宾客,治进士业。 ⑥但恐终以勇败。
A.①②⑥ B.③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⑤
12.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杨掞能非常刻苦地训练自己的军事本领,晚上把青布垫放在地上,骑着不熟悉的马跳跃,多次闪失跌倒也不顾。
B.杨掞出任驻淮将帅杜杲的幕僚,杜杲很器重他,多次向他咨询政治军事方面的事。过了一年安丰被敌兵包围,情况危急时,他主动提出前去,用奇策解围。
C.杨掞曾说服孟珙不斩宴客时出语不逊的手下军官。后来有大将立了功,庆贺时孟珙却让杨掞拜见,杨掞很受触动,于是专心学业,后中进士,调任麻城县尉。
D.向士壁驻守黄州,用公文召杨掞入幕府,不久杨掞因为战功升官。后来杨掞在沙市同王登畅谈到半夜,对王登有了了解。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10分)
(1)掞以本领钱数万费之,总领贾似道稽数责偿。(3分)
译文: 。
(2)大将立功,庭参纳拜,信兜鍪不如毛锥子也。(4分)
译文: 。
(3)王景宋满身是胆,惜欠沉细者,如掞副之,何事不可为也?(3分)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19分)
张堪字君游,南阳宛人也,为郡族姓。堪早孤,让先父余财数百万与兄子。年十六,受业长安,志美行厉,诸儒号曰“圣童”。世祖微时,见堪志操,常嘉焉。及即位,中郎将来歙荐堪,召拜郎中,三迁为谒者。使送委输缣帛,并领骑七千匹,诣大司马吴汉伐公孙述,在道追拜蜀郡太守。时汉军余七日粮,阴具船欲遁去。堪闻之,驰往见汉,说述必败,不宜退师之策。汉从之,乃示弱挑敌,述果自出,战死城下。成都既拔,堪先入据其城,捡阅库藏,收其珍宝,悉条列上言,秋毫无私。慰抚吏民,蜀人大悦。在郡二年,征拜骑都尉,后领票骑将军杜茂营,击破匈奴于高柳,拜渔阳太守。捕击奸猾,赏罚必信,吏民皆乐为用。匈奴尝以万骑入渔阳,堪率数千骑奔击,大破之,郡界以静。乃于狐奴开稻田八千余顷,劝民耕种,以致殷富。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穗两岐。张君为政,乐不可支。”视事八年,匈奴不敢犯塞。
帝尝召见诸郡计吏,问其风土及前后守令能否。蜀郡计掾樊显进曰:“渔洋太守张堪昔在蜀,其仁以惠下,威能讨奸。前公孙述破时,珍宝山积,卷握之物,足富十世,而堪去职之日,乘折辕车,布被囊而已。”帝闻,良久叹息,拜显为鱼复长。方征堪,会病卒,帝深悼惜之,下诏褒扬,赐帛百匹。
(《后汉书·张堪传》)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见堪志操,常嘉焉嘉:赞许 |
B.在道追拜蜀郡太守拜:授予官职 |
C.赏罚必信信:坚信、相信 |
D.劝民耕种劝:鼓励、劝勉 |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汉从之,乃示弱挑敌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B.击破匈奴于高柳乃设九宾礼于庭 |
C.吏民皆乐为用吾属今为之虏矣 |
D.匈奴尝以万骑入渔阳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堪年少时品行超群,把父亲留下的数百万家产让给侄子,自己来到长安受业,受到诸儒的称赞。 |
B.张堪受命协助大司马吴汉征伐公孙述时,献奇策,以示弱挑动敌人出战,打败公孙述,攻占了成都。 |
C.张堪率兵入成都,首先派兵加固了城防,检阅军队,清查仓库,收其珍宝,并一一和皇上说明,没有半点儿占有。 |
D.张堪任渔阳太守时,不仅捕击奸猾之人,抗击匈奴入侵,力保边疆太平,而且还辟田劝家,使百姓殷实富足,其乐融融。 |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张堪“为政贤能”的一组是()
①世祖微时,见堪志操,常嘉焉。
②收其珍宝,悉条列上言,秋毫无私。
③堪率数千骑奔击,大破之,郡界以静。
④张君为政,乐不可支。
⑤让先父余财数百万与兄子。
⑥捕击奸猾,赏罚必信,吏民皆乐为用。
A.②④⑥ | B.①③⑤ | C.①④⑤ | D.③④⑥ |
翻译文中画线句。
(1)阴具船欲遁去。
(2)其仁以惠下,威能讨奸。
(3)卷握之物,足富十世。(3分)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
赠黎安二生序
(宋)曾巩
①赵郡苏轼,余之同年友也。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余,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辱以顾余。读其文,诚闳壮隽伟,善反复驰骋,穷尽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②顷之,黎生补江陵府司法参军。将行,请予言以为赠。余曰:“余之知生,既得之于心矣,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黎生曰:“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今求子之言,盖将解惑于里人。”
③余闻之,自顾而笑。夫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余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为笑于里之人。若余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归,且重得罪,庸讵止于笑乎?
④然则若余之于生,将何言哉?谓余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则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遂书以赠二生,并示苏君,以为何如也?第②段方框处应填入的虚词是()。
A.兮 | B.焉 | C.邪 | D.矣 |
本文题目为《赠黎安二生序》,文章开头却先写苏轼以及苏轼来信称赞二生,有用意?
下列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一项()。
A.苏轼是作者的同窗好友,黎安二生是苏轼所推荐和赞誉的,因此作者为这两个年轻后辈的文章写了这篇序。 |
B.黎安二生才华横溢,其文宏达壮阔,俊逸奇伟;但为人迂阔,不懂迎合,故被乡里人讥笑。 |
C.作者把这篇序赠给黎安二生,并让他们也拿给苏轼看一看,是因为作者认为自己比黎安二生更加迂阔,自己的文章未必能解除乡里人的迷惑。 |
D.作者在这篇赠序中一方面表达了对黎安二生的告诫,勉励他们要敢于面对流俗,不怕讥笑;另一方面也含蓄的表达了自己对世俗时弊的批判。 |
任选一个角度,赏析第③段的语言表达效果。
分析文章最后两段的论述思路。
阅读《归去来兮辞》,完成后面题。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遊。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天天命复奚疑!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1)悟已往之不谏 (2)眄庭柯以怡颜
(3)善万物之得时 (4)聊乘化以归尽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觉今是而昨非 | B.门虽设而常关 |
C.时矫首而遐观 | D.掩口胡卢而笑 |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2)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是。(用自己的语言)
从情与景的关系上赏析“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此句的妙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皇甫规,字威明,安定朝那人也。永和六年,西羌大寇三辅,围安定,征西将军马贤将诸郡兵击之,不能克。规虽在布衣,见贤不恤军事,审其必败,乃上书言状,寻而贤果为羌所没。郡将知规有兵略,乃命为功曹,使率甲士八百,与羌交战。斩首数级,贼遂退却。
太山贼叔孙无忌侵乱郡县,中郎将宗资讨之未服。公车特征规,拜太山太守,规到官,广设方略,寇贼悉平。至冬,羌遂大合,朝廷为忧。三公举规为中郎将,持节监关西兵,破之,斩首八百级。诸羌慕规威信,相劝降者十余万。明年,规因发其骑共讨陇右,而道路隔绝,军中大疫,死者十三四。规亲入庵庐,巡视将士,三军感悦。东羌遂遣使乞降,凉州复通。先是,安定太守受取狼藉,凉州刺史、汉阳太守并老弱不堪任职,而皆倚恃权贵,不遵法度。规到州界,悉条奏其罪,或免或诛。羌人闻之,翕然反善。
规出身数年,持节为将,拥众立功。还督乡里,既无他私惠,而多所举奏。又恶绝宦官,不与交通,于是中外并怨,遂共诬规货赂群羌,天子玺书诮让相属。规惧不免,上疏自讼曰:“云臣私报诸羌,谢其钱货。若臣以私财,则家无担石,如物出于官,则文簿易考。就臣愚惑,信如言者,前世尚遗匈奴以宫姬,镇乌孙以公主。今臣但费千万,以怀叛羌。则良臣之才略,兵家之所贵,将有何罪,负义违理乎?今见覆没,耻痛实深。传称‘鹿死不择音’,谨冒昧略上。”
征拜度辽将军,至营数月,上书荐中郎将张奂以自代。曰:“臣闻人无常俗,而政有治乱,兵无强弱,而将有能否。伏见中郎将张奂,才略兼优,宜正元帅,以从众望。若犹谓愚臣宜充军事者,愿乞冗官,以为奂副。”朝廷从之,以奂代为度辽将军,规为使匈奴中郎将。
论曰:孔子称“其言之不怍,则其为之也难”。察皇甫规之言,其心不怍哉!夫其审己则干禄,见贤则委位。故干禄不为贪,而委位不求让,称己不疑伐,而让人无惧情。故能功成于戎狄,身全于邦家也。
(节选自《后汉书·皇甫规传》)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羌大寇三辅,围安定寇:贼寇 |
B.见贤不恤军事恤:忧虑、担忧 |
C.而将有能否否:坏、能力差 |
D.故干禄不为贪干:求取、追求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规因发其骑共讨陇右②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
B.①而皆倚恃权贵,不遵法度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
C.①前世尚遗匈奴以宫姬②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
D.①夫其审己则干禄②其皆出于此乎 |
下面四组句子中,分别表现皇甫规“有威望”、“讲操守”的一组是( )
A.①规亲入庵庐,巡视将士②斩首数级,贼遂退却 |
B.①广设方略,寇贼悉平②上书荐中郎将张奂以自代 |
C.①羌人闻之,翕然反善②恶绝宦官,不与交通 |
D.①相劝降者十余万②既无他私惠,而多所举奏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羌大举进攻安定城,边疆危急,皇甫规此时虽然身为平民百姓,却能大胆上书朝廷,陈述自己的看法,批评边将无能,自此开启了他的戎马人生。 |
B.皇甫规调动西羌骑兵一起讨伐陇右,中途军中发生瘟疫,他不顾个人安危,前往羌人营帐巡察看望将士,三军为之动容,敌人也为此派使请降。 |
C.朝廷有人诬陷皇甫规贿赂羌人,皇甫规上书皇帝进行申辩,花费很少的钱财,换得羌人归顺,边疆平安,是利大于弊的军事谋略,不应该为此小题大做。 |
D.在范晔看来,皇甫规之所以能够建功立业、保全自身,一是他能准确审视自己的才能,果敢地投身仕途,二是他能看到更贤能的人,能不图虚名,主动让贤。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规虽在布衣,见贤不恤军事,审其必败,乃上书言状,寻而贤果为羌所没。(5分)
(2) 故干禄不为贪,而委位不求让,称己不疑伐,而让人无惧情。故能功成于戎狄,身全于邦家也。(5分)
文言文阅读(20分。选择题每题3分)
潮州韩文公庙碑
(宋)苏轼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故申、吕自岳降,傅说为列星,古今所传,不可诬也。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辩,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
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故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而不得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弭皇甫缚、李逢吉之谤;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盖公之所能者,天也;所不能者,人也。
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前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元秸五年,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
或曰:“公去国万里,而谪于潮,不能一岁而归。没而有知,其不眷恋于潮也,审矣。”轼曰:“不然!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也。而潮人独信之深,思之至,焄蒿凄怆,若或见之。譬如凿井得泉,而曰水专在是,岂理也哉?”
元丰七年,诏封公昌黎伯,故榜曰:“昌黎伯韩文公之庙。”潮人请书其事于石,因作诗以遗之,使歌以祀公。 (选自《四部丛刊》本《经进东坡文集事略》)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卒:通“猝”,突然,仓促 |
B.而不能弭皇甫馎、李逢吉之谤弭:消除,制止 |
C.自是潮州之士,皆笃于文行笃:重视,专注 |
D.诏拜公昌黎伯,故榜曰榜:文告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潮人之亊公也,饮食必祭/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
B.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秦亦不以城予赵 |
C.君子学道则爱人/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
D.信乎君子之言/则齐国其庶几乎 |
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表现韩愈历史功绩和成败得失原因的一组是
A.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公去国万里,而谪于潮,不能一岁而归。没而有知,其不眷恋于潮也 |
B.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也 |
C.文起八代之衰,而勇夺三军之帅 /公之所能者,天也;所不能者,人也 |
D.在天为星辰,而明则复为人/能开衡山之云,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先论述古代圣贤的伟大和死而不朽的原因,看似离题,却是将韩愈置于历史的长河中,在古今先贤的排序中给韩愈确定一个合适位置,从而为评价韩愈定一个基调。 |
B.韩文公曾谈论过天道和人事的区别,认为人没有什么事不能做出来,只是天不容许人作伪。人的智谋可以欺骗王公,却不能欺骗小猪和鱼;人的力量可以取得天下,却不能取得普通老百姓的民心。 |
C.作者指出韩愈的成功是以在于合乎“天道“,因而他合普通老百姓的心,能够受到南海人民世世代代的祭祀。但韩愈却不能尽人事,因而他触怒宪宗,遭人毁谤。 |
D.韩愈在潮州兴学,带来了潮州教育的发展。潮州人十分信仰、缅怀他,作者认为韩愈虽然在潮州任职不到一年,但他死后,神灵无所不在,也自会眷恋潮州。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
(2)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