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16是2007年至2009年1月CPI 、PPI走势图。图17是2008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图表。
图16注:CPI即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值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就是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速时,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PPI又称作生产者物价指数,生产者物价指数主要的目的是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的生产阶段的价格变化情形
图17注:2008年全国国内总值(GDP)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低于2007年13%的增长速度。
材料二:2008年我国政府的 经济政策发生了如下变化:
时间 |
经济政策 |
2008年上半年 |
货币政策由“稳中适度从紧”转向“从紧”;财政政策继续保持“稳健”,但在调控方向上更加注重“促进结构结构调整和协调发展”。 |
2008年7月 |
提出“一保一控”,“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通货膨胀”作为首要目标。 |
2008年11月以后 |
“扩大内需保增长”,推出了四万亿元的经济刺激方案;财政政策由稳健的财政政策转为积极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由从紧的货币政策变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
(1)材料一反映了那些经济现象?
(2)材料二中的经济政策体现了国家宏观调控的哪些目标?结合经济常识知识说明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在联系。
辨析题:建设服务型政府就是政府应该为公民服务,并让公民感到满意。
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人类社会面临着三种主要因素的制约,即经济增长、资源以及环境。人们将发现我们面临的是相互制约的三重困境(如图),人类必须从这种三重困境结构中去寻找出路。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请从政府职能的角度说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如何才能走出三重困境?
2008年12月8日—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
|
材料一 会议把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活力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改革开放30年来,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但是我国农村改革发展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城乡二元结构的深层矛盾突出,农村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不健全;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农业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落后;耕地大量减少,人口资源环境约束增强等等。
材料二 会议指出: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社会建设,加快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材料一:西藏问题,是今日西方指责中国的一个重点。部分西方人将西藏文化的多样性和现代化对立起来,充分体现了因历史文化及制度国情的差异而形成的认识局限性和偏见。
(1)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分析部分西方人对西藏文化的偏见。
材料二: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中央各有关部门、对口援藏省市和中央重要骨干企业大力支援下,西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坚定不移抓发展,千方百计惠民生,旗帜鲜明反分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各族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各项事业不断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出坚实步伐。
(2)运用民族知识分析说明西藏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材料三:2010年1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新形势下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工作。会议强调,做好西藏工作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事关国家安全,事关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和长远发展。
(3)分析说明党和政府重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经济生活依据。
材料一:有专家指出,中国多个省份供电形势持续紧张,其表象为国内经济复苏、用电需求强劲、寒潮提前、取暖负荷上升较快,但深层次原因则是电煤供应机制不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生产生活用电量激增;电力生产的基本建设滞后,投入不足,水电、火电的生产能力不能满足需求;我国的企业和居民在电力方面消耗大,浪费多,粗放式生产方式。
(1)上述现象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材料二:一些省市已经出台了提高电价、实施分时电价的措施。所谓分时电价,即在用电高峰时,提高电价,用电低谷时实行平价或适当降价。
(2)一些地方适当提高电价和实施分时电价的依据和意义何在?
材料三:我国目前人均占有资源及预计资源短缺情况
煤炭 |
原油 |
电力 |
天然气 |
|
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 |
60% |
10% |
18% |
5% |
注:据预测到2020年,在45种重要战略性资源中,我国有9种严重短缺,有10种短缺。
(3)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上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