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 , 泱泱文明古国面临着亡国的危险 , 中华民族陷入苦难的深渊。中国的出路在哪里 ? 中国的光明在哪里 ? 中国人民在抗争 , 仁人志士在求索。黑暗中 , 产生了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 , 他是孙中山。
材料二  毛泽东的最大功绩在于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 毛泽东的最大愿望在于使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复兴 , 毛泽东的最大贡献就在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材料三  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继承和发扬了毛泽东思想 , 从而形成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请回答:
(1)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的主要贡献 是什么 ?(2分 )
(2) 材料二中说毛泽东最大功绩在于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 其创造的民主革命道路指什么 ?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什么 ? (5分 )
(3) 材料三中所说的 " 继承和发展 " 分别指什么 ? 在什么会议上邓小平理论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5 分 )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8分)
材料一:到清政府垮台前的最后十年,法律制度和法律体系出现重大变化,以唐律为代表的中华法系宣告解体,以大陆法系为主的西方法律原则和立法体例开始移植中国,并与中国的某些传统相结合,使中国大法律制度逐步纳入世界近代法制框架之中。
——《中国法律制度史》
材料二: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大量翻译西方法律书籍,并以其为蓝本修定律例。同时还邀请德国和日本的法律专家主持或参与制定新法。
——高一《历史》(上)
(1)中华法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分)形成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2)晚清政府为什么聘请“日本的法律专家主持或参与制定新法”?(2分)
(3)中华法系解体的原因是什么?(2分)
(4)清朝灭亡后,中国在制定大法律制度时汲取了什么思想?(1分)实践的结果如何?(1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6分)
有人说:“弱国无外交”。但也有人认为“无论强国、弱国、大国、小国,都有外交,且外交上都一律平等”。你赞成哪种观点?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同时说明另一种说法的可理解之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9分)
乾隆皇帝于四十八年(1783年)写下一首题为“民数谷数”的诗,诗曰:
谷数较于初践祚,增才十分一倍就。
民数增乃二十倍,固幸太平滋生富。
以二十倍食一倍,谷价蛹贵理非谬。
谷贵因之诸物贵,何怪近利居奇售。(注:祚,帝位)
(1)该诗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1分)
(2)乾隆帝看来“谷价蛹贵”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3)导致物价上涨的因素还有哪些?(2分)
(4)试列举康乾时期解决百姓生计问题的主要措施(2分)?有何消极影响?(1分)
(5)如何辩证地认识物价上涨现象?(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0分)
材料一:英国的1531年法令和1536年法令规定,所有健康的人,一旦被发现乞食,要被剥光衣服,绑在马车后,游街示众,同时鞭打至流血为止,然后遣返原籍。1547年的法令把所有无业者都称为流浪汉,给予严厉惩治;健康流浪汉,将被逮捕,在前胸打上“s”烙印,被罚做两年奴隶。如果逃跑,将被判终身为奴。而逃跑两次,将被判死刑。
(1)导致该时期英国无业游民增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无业游民增多对英国社会发展有何利弊(2分)?对此英国政府的政策有何调整?(1分)
材料二:据统计:1846~1850年英国每年平均向殖民地移民19.91万人,到1886~1890年间则达到21.48万人。
(2)19世纪推动英国大规模对外殖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对英国社会发展有何影响(1分)?
材料三:在历史上,英国政府是不干预第三产业发展的。但是20世纪60年代,英国制定了《旅游发展法》,规定对开办旅馆者给予20%的补助。
——以上材料均摘自李世安《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历史考察》
(3)什么是第三产业?(1分)英国政府为什么要对旅游业提供支持?(1分)为保障社会稳定,二战后英国在社会制度上有何创新?(1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0分)
材料一:“儒者三纲之说,为一切王道政治使大原。”-------陈独秀
(1)“三纲之说”和“王道政治”具体指什么而言?结合时代背景,可以推测出陈独秀对儒学持何种态度?(1分)请说明你的理由(1分)。
材料二:惟自共和以来,百神废祀,乃至上帝不报本,孔子停丁祭。天坛鞠为茂草,文庙付之榛荆。……礼坏乐崩……呜呼,中国数千年以来未闻有此大变也。
——康有为
(2)近代“共和”是什么时候开始的?(1分)这句话的大意是什么?(1分)该文反映了康有为怎样的心情?(1分)
材料三:“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心”。——陈独秀
(3)“维新”和“帝制”分别是指什么?(1分)从材料可以看出陈独秀在思索什么? (1分)有何行动?(1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